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卻是令教師、學生都很頭痛的一件事。教師付出很多的心血卻收效甚微,學生的作文水平總不見提高;學生下了許多工夫,作文卻不見進步。
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將作文教學置于語文教學的次要地位
學校教學管理層評價作文教學常用數理化作業的方式來要求,只看是否“精批細改”滿紙紅,因此教師批改作文不是就某個明確的訓練目標集中筆墨,而是錯別字、標點符號、構思立意、開頭結尾、照應銜接、語言表述等無一不及,教師花費許多心血批改作文,對學生卻沒有多大的意義,學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數,就扔在一邊,所以可以說是“勞而無功”。
再者,素質教育雖已提了許多年,但我們的評價方式還是應試教育的模式,因此對作文有很大幫助的第二課堂,如文學社、讀書會等都被擠掉了,學生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易見成效的數、理、化、英語上,而不愿意多花時間去閱讀、寫作。
二、作文教學缺乏完善的、科學的訓練體系,隨意性大
現行語文教材沒有系統的作文訓練內容,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往往沒有系統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等,整體目標大都清楚,但各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師布置作文訓練題材往往隨意性大,沒有明確的訓練目標,評價時往往要求過高,學生無論怎么寫,總達不到令教師滿意的程度,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加之訓練程序僵化呆板(命題——指導——寫作——批改——講評),訓練手段陳舊單調,無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師生都備感作文之苦。
三、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的效率
1.要從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要把好學生的書寫關。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現形式,寫字是寫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寫得好壞,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作文水平,尤其在考試中,字寫的得太差,文章思想內容等無論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因此,不提高書寫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話。而寫字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從初一入學時就開始訓練,做到正確、工整、美觀,字寫好了,學生的作文成績才能提高。
2.開放作文評改方式
作文批改一直是語文教師最頭痛的事,費時多,代價大,學生卻并不領情,效果甚微。我們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老師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又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這就必須要開放作文評改方式,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全體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的活動中,使他們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激發學生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既有利于減輕教師負擔,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會產生靈感。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應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語文老師的職責就是要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而好的作文題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老師布置的作文往往題目陳舊,內容重復,學生了無興趣,毫無寫作熱情。現在的學生,生活豐富多彩,個性鮮明,接受新鮮事物快,教師必須貼近學生,了解學生,命出符合他們口味的題目,才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因而語文教師不要興之所至,信手拈來,而要精心設計作文題目。
此外,指導學生廣泛閱讀,采取多種作文形式等,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愿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能從作文教學中早日尋找出一條捷徑,變“苦”為“樂”,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陜西省佛坪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