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一部分學生在分數的壓力下機械學習,沒有數學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數學潛力的發展;而提高數學興趣,則可使他們進行卓有成效的數學學習。古人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使學生成為樂學者,是一個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方向。
那么,激發學生數學興趣,讓學生好學、樂學,應如何做呢?我認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是大有裨益的。
一、精心設計新課,創設情境
課堂教學是落實《數學教學大綱》的主要陣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是一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之一就是通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在新課的引入上下工夫,創設學習情境,引導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了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后,要進一步學習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可以這樣引入:請同學們把x6-y6分解因式。出現兩種答案。(1)x6-y6=(x3)2-(y3)2=(x+y)(x2-xy+y2)(x-y)(x2+xy+y2);(2)x6-y6=(x2)3-(y2)3=(x2-y2)(x4+x2y2+y4)=(x+y)(x-y)(x4+x2y2+y4)。這時,學生認知出現沖突,哪個答案對?x4+x2y2+y4能等于(x2-xy+y2)(x2+xy+y2)嗎?在同學們好奇心很大,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情境下開始新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要好一些。
二、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事實證明,經常失敗,遭受挫折是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相反,使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即使有些問題以前會使他們望而生畏,此時他們也會積極克服困難,絞盡腦汁去做出來。由此可以發現他們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力量,所以只要教師經常、適時對學生的優點加以表揚,就會令他們產生愉快情緒,最終產生數學學習興趣。如我在講授“余角、補角”的第二課時前,讓學生練習:求60°41′的余角和補角。在其他學生奮筆演算時,王曉亮同學脫口說出了正確答案,這讓我和其他學生一驚(因為他平時是一個數學較差的學生)。我便提問他,他說,90°-60°41′=29°19′,這是60°41′的余角,然后我根據余角和補角的概念,發現一個銳角的補角與余角之間差為90°,便在余角29°19′的基礎上加上了90°,就很快求出了補角是119°19′。我當時為他有這樣的發現而感到吃驚,但我沒有忘記及時表揚他的細心和創新精神,這也使他大受鼓舞。現在他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提高,數學成績也有較大的進步。可見,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的。
三、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教學無定法”。定格在固定的教學方式上是不合適的,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法,或自學輔導,或講講練練,或討論動手,或啟發引導,同時要注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讓他們動起來,才能使他們進入學習狀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另外,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如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既有利于教師講清問題,還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產生學習興趣。
四、積極開展數學第二課堂活動
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報告會、興趣小組、數學游戲、數學競賽等,使學生獲得更好、更多、更新的數學信息,引起學生對課本以外知識世界的極大興趣,從而也帶動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興趣。當然,這也需要老師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另外,通過第二課堂活動,也可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與課堂教學相互配合,揚長避短,優勢互補,而且可以讓學生動手,動腦,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以獲得較強的創造能力和才干,親身體驗成功和進步,產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推動素質教育應從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入手。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興趣,是當務之急。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贛榆縣宋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