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承認學生個性差異和個性品質差異,并把此作為實施教學的依據。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并通過教學與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是新課程實施中每一位教師必須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教師必須將學生看成是有個性的學習者,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學生基本功的差異
如學生A比學生B上課時思維要敏捷,學生C長于形象的直觀記憶等,有的甚至則連電腦都從未接觸過,從而導致他們在學習不同的內容時就產生了差異。
二、學習興趣的差異
A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好廣泛,求知欲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學習成績穩定;B學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學習興趣有偏差,成績不穩,但有潛力;C學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對差些,學習吃力,成績不理想。
只有了解學生存在的差異,并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對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實施“差異教學”。
三、如何實施差異性教學
1.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驅動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2.營造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教學氛圍應是“嚴肅而自由”的,自由方能使學生學習思維得到釋放。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體現這種自由,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應該讓“差生”敢于提問,讓“優生”勇于質疑,讓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簡單劃一的操作充滿生氣,讓電腦的“神秘”消除“神秘”。可以采用競賽法、作品展示法與其他學科整合法。
3.進行差異評價,及時反饋
教師要根據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準備情況、智力水平、學習興趣和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了解,發現學生間的差異所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獲得反饋意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相應層次的問題,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要求。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潛能進行富有激勵性的差異評價,使評價成為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催化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應盡量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總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多鼓勵,少批評,使他們產生自我超越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
作者單位:烏蘭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