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本必修五第二單元的課文《滕王閣序》中對“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句中的“物華天寶”的注釋讓人很費解。課文對它的解釋是:“物的精華是天的珍寶”。對這樣的解釋筆者覺得很難理解,學生對于這樣的解釋也是一頭的霧水,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注釋是非常不成功的。作為注釋,它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這個注釋這樣的晦澀,甚至比原文還難以讓人理解,所以它根本起不到注釋應有的作用。那么這里的“物華天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看看現代漢語成語詞典對“物華天寶”的解釋。
拼音:wù huá tiān bǎo
解釋:物華:萬物的精華;天寶:天然的寶物。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示例:~動和風,一派簫韶仙苑同。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
再來看看對“人杰地靈”的解釋。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釋:杰:杰出;靈: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示例:實在襄陽的~,恐怕比它的山水形勝更值得人贊美。◎聞一多《孟浩然》
我認為作為單個的成語,現代漢語成語詞典對“物華天寶”和“人杰地靈”進行這樣的解釋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把這個解釋放到這篇文章中去,顯然是無法解釋得通的。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很多成語的意思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現代漢語成語詞典中對這兩個成語的解釋也和這兩個成語在這篇文章中的本意相去甚遠了。既然這樣,那么這個“物華天寶”在文中應該怎樣解釋才合理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語法上根據句子的結構來判斷它的意思。大家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個子句是由兩個對仗分句組成,所以由此可以推出,“物華天寶”和“人杰地靈”的語法結構是一樣的。課文中對“人杰地靈”的解釋是“人才杰出是因為地有靈氣”,從語法上來看把“人杰”和“地靈”解釋成了一種因果關系,所以由此也可以推出“物華”和“天寶”也是這樣的因果關系,可以解釋成“物有精華是因為天有珍寶”。
其次是從語意上聯系全文來判斷它的意思。因為在文章的這一段中,作者主要是極力地贊美滕王閣的所在地也就是文中所指的“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的風貌,而“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一句主要是贊美這個地方的物產豐富,人才杰出的。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那么這里的“物華天寶”和“人杰地靈”就都可以理解成并列結構短語。可以解釋為“物有精華,天有珍寶”和“人才杰出,地有靈氣”。
再次是可以依據典故來進行判斷。在《晉書·張華傳》有相關的記載,指的是澧城寶劍的故事。晉初,牛和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雷煥告訴張華說:“寶劍之精,上于徹天。”張華命雷煥尋覓,結果在澧城(今江西省縣名,古豫章郡,也就是滕王閣的所在地)牢獄的地下,發掘到寶劍一雙,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后來,這一對寶劍沒入水中,化為雙龍。文中的“龍光”,指的就是寶劍光。所以根據這個典故再結合上下文的意思就可以把“物華天寶”解釋成“物的精華,煥發為天上的寶氣”,相對應的“人杰地靈”可以解釋成“人中俊杰凝聚大地的靈氣”。
最后我們結合上下文從這三種解釋中選出最佳的答案就可以了。那么哪個是最佳答案呢?我認為是最符合原意,最簡單明了,最通俗易懂的就是最佳的。本著這個理念,我認為第二種解釋是最佳的。當然了,我在這里只不過是一家之言,希望有識之士批評指正。
作者單位:安徽浮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