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知識在日常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中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有:(1)體育運動方面,如跳高、跳水、體操、鉛球、標槍等;(2)天體物理方面,如天體的運行、一些星體的發現、人類的太空活動等;(3)交通安全方面,汽車制動、安全距離、限速等。
由上述題材形成的實際問題,立意新,情景活,對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一個考驗。
解這類問題與解其他物理問題的不同之處在于,首先要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這也是這類問題使一部分學生感到困難的原因。為實現這一轉化,應重視以下幾點:
1.從最基本的概念、規律和方法出發考慮問題。以實際情景立意的題目,往往不落俗套,不同于常見題型,由“題海”中總結出來的套路一般很難應用。這時從最基本的概念、規律和方法出發分析、思考才是正途。這也正是命題者的匠心所在。
2.要分析實際現象的空間、時間特征。力學問題總與時間和空間有關,從空間上,要關注場景的細節,正確把握力的特征;從時間上,要分析實際現象如何一步一步演變,把這個演變的過程和典型的物理過程相對照,尋求轉化。
3.要提出疑問,并探求結果的意義。面對題目給出的實際現象,應能抓住現象的本質特征,找出原因、原因的原因……,抓住了這串因果鏈,實際上就是找到了解題思路,向物理問題的轉化也就自然實現了。
4.要畫示意圖,而且要選好角度。這可以大大降低思考的難度,尤其對于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的題目。
例題1.(天體物理研究)天文觀測表明,幾乎所有遠處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遠離我們而運動,離我們越遠的星體,背離我們運動的速度(稱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說,宇宙在膨脹,不同星體的退行速度v和它們離我們的距離r成正比,即v=Hr,式中H為一恒量,稱為哈勃常數,已由天文觀測測定。為解釋上述現象,有人提出一種理論,認為宇宙是從一個爆炸的大火球開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體即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向外勻速運動,并設想我們就位于其中心。由上述理論和天文觀測結果,可估算宇宙年齡T,其計算式為T=。根據近期觀測,哈勃常數H=3×10-2m/s·光年,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齡約為年。
解析:本題涉及關于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論,是天體物理學研究的前沿內容,背景材料非常新穎,題中還給出了不少信息。題目描述的現象是:所有星體都在離我們而去,而且越遠的速度越大。提供的一種理論是:宇宙是一個大火球爆炸形成的,爆炸后產生的星體向各個方向勻速運動。如何用該理論解釋呈現的現象?可以想一想:各星體原來同在一處,現在為什么有的星體遠,有的星體近?顯然是由于速度大的走得遠,速度小的走的近。所以距離遠是由于速度大,v=Hr只是表示v與r的數量關系,并非表示速度大是由于距離遠。
對任一星體,設速度為v,現在距我們為r,則該星體運動r這一過程的時間T即為所要求的宇宙年齡,T=r/v
將題給條件v=Hr代入上式得宇宙年齡 T=1/H
將哈勃常數H=3×10-2m/s·光年代入上式,得T=1010年。
點評:有不少學生遇到這類完全陌生的、很前沿的試題,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這樣的問題自己從來沒見過,老師也從來沒有講過,不可能做出來,因而采取放棄的態度。其實只要靜下心來,進入題目的情景中去,所用的物理知識卻是非常簡單的。這類題搞清其中的因果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例題2.(2002年高考全國理科綜合題)(蹦床中網對運動員的作用力)蹦床是運動員在一張繃緊的彈性網上蹦跳、翻滾并做各種空中動作的運動項目,一個質量為60kg的運動員,從離水平網面3.2m高處自由下落,著網后沿豎直方向蹦回到離水平網面5.0m高處。已知運動員與網接觸的時間為1.2s,若把在這段時間內網對運動員的作用力當作恒力處理,求此力的大小(g=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