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學歷史考試中材料題逐漸成為熱點和命題趨勢,2008年高考試題更加明顯地考材料,甚至在選擇題中也大部分是材料題。材料題可以考查學生對于材料的閱讀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材料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上述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課標要求的實現。
高中歷史模塊式的呈現方式,課標要求的難度較初中大大增加,對于高中生來說一時較難適應,這給高中的歷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一、材料題有利于知識的理解
高中歷史知識有很多比較難理解,需要教師講細、講透。材料題可以把難的問題生動化,也可以將問題分解、細化,便于學生逐步理解。比如必修一講到《兩極格局的形成》,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后,采取了“冷戰”的方式。為什么會出現冷戰而不是熱戰呢?此時向學生展示劉金質主編《冷戰史》中的兩段:“美國是戰后初期唯一的經濟大國。……戰后初期的美國集中了全世界資本總額的四分之三和工業生產能力的三分之二……戰爭結束時,美國有1100萬現役軍人……保持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機器,它可以平均一天裝備一艘軍艦,每五分鐘裝備一架飛機,它擁有原子彈,在世界56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軍事基地駐有軍隊。”“1945年戰爭結束時,蘇軍共有1136萬人,這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武裝部隊。……戰爭最后三年,蘇聯平均每年生產4萬架飛機,3萬多輛坦克、3萬多件自動武器、12萬門各種大炮、45萬挺機槍、300多萬支步槍、200多萬之沖鋒槍、10多萬門迫擊炮和幾億發炮彈。除了飛機生產,蘇聯的武器生產能力居世界首位。”學生非常有興趣,而且從材料中不難得出兩個國家的軍事實力都非常強。軍事力量上勢均力敵,是美蘇采取冷戰的方式對抗的重要原因。
現在一堂好的歷史課,少不了材料的呈現。材料不僅僅是文字方面的,還包括圖片材料、音頻材料和視頻材料。教科書的課文中也提供了很多材料,在教學中也可以被教師充分利用。比如必修二講到蘇聯的農、輕、重工業比例失調時,教科書中的一幅圖片材料就很有意義。這是一幅漫畫《片面的經濟》,畫面上有一位老紳士,代表著蘇聯。他的右側上下肢很粗壯,右腳上穿著一顆炮彈,代表著重工業很發達;左側的上下肢非常細,為了能行動,不得不拄著拐杖,左半邊身體代表了輕工業。這樣一個人是不健全的,走不快也走不穩。蘇聯經濟的形態以及這樣的片面經濟帶來的問題很形象地表現出現,學生讀懂了漫畫也就認識了蘇聯片面經濟的嚴重影響。
二、材料題有利于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目前很多高中生在歷史課堂上有如下表現:
(1)過于依賴教科書。無論是一般高中還是一級達標校,很多學生在被提問時,往往表現為驚慌、緊張,然后是手捧教科書,不斷地在教科書上快速地搜索,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即使教師提醒他們答案不在書上,學生們仍然舍不得把教科書放下。這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學生心理的不安全感。長期以來,在教學中學生們已經習慣了現成的“標準答案”,一旦沒有標準答案,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擔心會“出錯”。另一方面,由于習慣了現成的“標準答案”,很多學生包括家長乃至社會中相當一部分人誤解歷史科的學習就是靠“背”“記憶”。而實際上,歷史學習和歷史科考試并不是主要考學生的記憶力,而是更重視對學生理解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學生在學習歷史課時,很重要的是要像學習數理化一樣,需要動腦筋,需要思考。材料題的使用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問題。例如必修三的《人性的復蘇》一課,在講到文藝復興時,很多歷史老師都會呈現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這幅畫按照現代青少年的審美,很多人會認為蒙娜麗莎并不美,也未必會感受到它的價值。此時向學生呈現一段藝術評論家對該畫評價的材料:“你悲哀嗎?這微笑就變成感傷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樂了嗎?她的口角似乎在牽動,笑容在擴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與你的同樣光明同樣快樂。”學生似乎真的能感受到畫中人物嘴角似乎是微微上翹的,面容安詳、親切,與欣賞者的心情有了關聯。這幅畫的神奇,以及與中世紀嚴肅的宗教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了人情味和人性的美,學生自然也都可以感受到了。
(2)表述問題不夠完整。歷史課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個決策有什么意義?”“這個事情有什么影響?”而學生往往回答一句:“有重要意義”“有深遠的影響”。具體有什么重要意義,影響如何深、如何遠,學生就不會回答了。而實際上,歷史學科的問題答案需要有材料支撐。比如必修一講到《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課標要求“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馬克思主義產生后,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并且指導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工人運動,而有些運動取得了勝利,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這個問題如果不提供材料,學生比較難認識和準確表述。此時向學生提供一個“20世紀以來的無產階級運動及政權建立”的表格,把俄國十月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等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后出現的無產階級革命向學生清晰地表現出來,教師只要簡單地引導,學生便可以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總之,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歷史課上非常重要。材料可以幫助教學,帶動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動腦習慣,并且在回答問題時,幫助學生形成規范的表述。材料的呈現要注意與教科書內容關系密切,要具有典型性,表現的問題要突出,并且要簡單易懂。另外,歷史材料一定要注明出處,從細節上體現“論從史出,有理有據”。
作者單位:福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