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式內容
“三案六環節”模式,“三案”包括學案、教案、鞏固案,“六環節”包括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應用。
二、教育教學要求
(一)“三案”設計
1.自學案的設計。要立足學生實際,注重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預習完成后,教師把預習案收來,全批或批閱一半,從學生的解答中了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程度,發現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地講解,提高課堂授課效率。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自學情況,帶著疑問進課堂,有針對性地學習。
2.教案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要精選探究例題,充分體現教學互動的原則,一課時以設計三個左右探究問題或例題為宜,探究要層層推進,螺旋上升。
3.鞏固案的設計。要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有試題,有活動任務,有拓展遷移。作業量要適當,可以設計A、B層次,以利于不同學生的選擇。
(二)“六環節”具體實施流程
1.自學質疑環節。學生先認真閱讀學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及重點難點,在此基礎上認真自學。通讀教材、分析歸納、梳理、感悟,完成學案中問題,對于自學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難或標記或整理,為下一步的小組交流提供素材。
2.交流展示環節。交流解決學案中學習問題的思維過程和解題方法,共享學習成果。教師要善于組織互動交流,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充分利用教室黑板進行展示,多人參與。教師的課堂資源意識要強,注重動態生成,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3.互動探究環節。各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協調下,就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交流,通過“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決每位學生的困惑。教師做好巡視、檢查、督促,為精講做好準備。
4.精講點撥環節。教師針對學生通過合作未能解決的問題、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與講解,并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要切實做到“三講三不講”,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給學生思考、鞏固的空間。
5.矯正反饋環節。收集反饋信息,完成反饋習題,進行針對性的矯正教學。
6.遷移應用環節。學生自主完成當堂練測后,教師不要忙于對答案、講答案,讓學生討論一下答案,學生在合作討論、相互訂正中受到啟發,由各小組匯報小組成員做題情況。教師再進行點撥釋疑,并注重學法和解題方法的講解。
(三)教師教學要求
1.講究課堂教學藝術,精心實施教學過程,要注重課堂實效。
2.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3.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要不斷創新,結合學科特點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自學質疑的熱情,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豐富互動探究的資源,增強精講點撥實效,擴大課堂信息容量等,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在實施“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中的作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摸索,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然而,在實施“三案六環節”的過程中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索和完善。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青口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