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仔細研讀新課標,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不斷地實踐中,摸索出了新的課堂“三自經”,本文就“三自經”的內容做了具體的闡述,與大家分享自己在教學過程積累的經驗。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 “三自經”
在教育界中,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求學之路和教學之路:第一條道路,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介,以學生的全盤接受為目標,以死記硬背的考試為檢查手段。第二條道路,以學生的成長為本位,以問題研究為中介,以創新思維為目標,以創造發明為自我實現的表現。
而我認為大力開展新課程的目的就在于倡導第二條道路,努力培養新的創新型人才。
在一年的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仔細研讀新課標,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新課程理念,以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此總結出了新的課堂“三自經”:自動、自學、自悟。
一、課堂中的自動
自動,學生能夠自覺行動、主動學習。
在學習中,學生需要處于主動的狀況,主動地找出問題,主動地分析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這樣學習起來才會輕松,而且更有利于思維的發展。其實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的這種主動性比較能得到體現,因為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雖然在新課程中已經強化了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但它的操作性依然很強,很多部分需要學生真正動手了才能完全掌握要點,光靠想和說是不行的。但是由于長時間生活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以老師為主的被動學習過程中漸漸弱化了,很多學生始終不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所以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很重要,主動思考,主動計劃,主動實施。
所以在每一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關鍵就是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而學生主動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能夠科學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之“信息的編程加工”這一部分,使用的語言是VB。這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如果老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而一味地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把所有的知識咀嚼好了喂給學生,我想學生會因為枯燥無味而興趣索然的。
二、課堂中的自學
自學,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自己學習,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
新課程的實施使各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其中有一種教學模式:“先學后教”,其中“先學”不是指預習,而是指在課堂上自學,它不是學生單獨的在家自己無目的地學習,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自覺主動學習。“后教”指的是在學生自學完后教師的精講和總結,要提倡學生會的不教,學生不會的也盡量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自行解決,教師只做點撥和引導。
那么,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應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呢?
首先老師要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自學。讓學生對照教學目標而學,有目的地去學,主動去學,學了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會有疑問,有了疑問才會想去解決,為了想解決問題才會學得更認真更主動。
其次,學生在自學時老師要做好監督的工作,過度的自由會導致學生的放縱。在不斷巡視課堂的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自學狀態,幫助自學能力不強的學生,教育學習紀律不好的學生,并且要收集自學過程中學生暴露出來的疑問和困難。
例如,在第一步情景創設中,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已經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現在第二步要學生自己來完成“小人變臉”這個游戲,每個人都躍躍欲試,在這樣一種精神亢奮的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可是要完成這個游戲,讓小人動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它首先必須有VB語句的支持,而在寫語句之前,必須有個漂亮的界面,要完成界面的設計,就要了解VB中各種工具的使用以及對象屬性的設置。
三、課堂中的自悟
自悟,自己領悟知識的要點、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俗話說:“三分名家指路,七分自我領悟”。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很多的軟件操作其實都是異曲同工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開展“領悟學習模式”,在強調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同時,非常重視課堂上的交流,因為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交流有啟發、引導和促進的作用。由于領悟的過程有著明顯的層次性,所以我們有可能通過相互間的交流達到分層領悟的目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而不是灌輸學生知識,這是新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要去做的。在技術的課堂中,充分實施“三自經”,讓學生真正做一名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是我在一年的新課程教學中得出的點滴經驗。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
2.K12社區論壇——教育教學論壇——《自學成才的精神狀態》
3.王欽敏.《創設美的數學情境,構建領悟學習模式》發表于網絡
4.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新課程的教學實施》
作者單位: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