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是以實驗為基礎,并受到實驗檢驗,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尤其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
一、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走進實驗
楊振寧教授曾經說過:“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和美國和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背踔薪滩闹刑剿餍詫嶒炿m然較多,但一些教師又經常用講解和演示代替學生實驗。本著對學生的未來負責,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自由權交“還”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否則學生就沒有發現問題、發展能力的機會,更談不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此,我們有必要想方設法將演方實驗變為學生實驗,將實驗時間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實驗器材除了實驗室所配備的,也可以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以用我們日常生活中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如用可樂瓶做液體的壓強與深度關系實驗,用鉛筆芯做滑動變阻器,用橡皮泥做鉛筆密度計,用雞蛋和鹽水來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等。這些教材就在學生身邊,更有利于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讓學生學會觀察,激活思維能力
所謂觀察就是有目的地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注意發現引起變化的條件和原因。在實驗教學中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教會學生:“看什么”和“怎樣看”,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把看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思考、討論,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例如,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老師應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對象是:水的溫度、氣泡、聲音的變化情況。再例如,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老師應讓學生明確觀察的對象是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質量的大小以及木塊被推的距離,然后讓學生去分析現象變化的真正原因,從而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讓學生設計實驗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踐是創新的搖籃,“照方抓藥式”的實驗能夠提高學生操作的熟練程度,但不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設計是一個動手動腦并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過程。通過學生自己思考,設計實驗,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設計的能力。但鑒于初中學生設計能力有限,因此,留給他們的問題不能太難,應扣緊教材、貼近生活,應避免隨意加深難度、拓寬廣度,否則會導致學生對創新望而卻步。如:學生剛學電路時可把學生帶進實驗室,設計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先給每個人發若干導線、一節干電池和一個小燈泡、一個開關,要求用開關控制燈泡的亮熄,在連接時出現了兩種情況,開關與燈泡串聯時電路正常,燈泡正常發光。開關與燈泡并連時(短路),燈泡不亮,導線發熱,學生驚奇了,把現象和疑問帶給了老師,這時老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最后得出電路應怎樣正確連接及短路有什么危害,盡管是小小勝利,但這是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果。這樣不僅讓學生獲取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學生做了基本實驗后,老師還可以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做設計性實驗,如:地面上散落一些小鐵釘,現手中有銅絲卷、大鐵釘一枚和干電池兩節,則怎樣能很快將全部小鐵釘重新移到桌面上,像這樣的實驗可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遷移,可以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提高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加強實驗教學,能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些對人的成長很重要,但曾經被忽略的東西凸顯出來,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思維的深刻性、嚴密性、創造性等得到行之有效的開拓和訓練,同時使學生具有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