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人年紀大了,由于體力活動減少,退休后生活較舒適安逸,加上內分泌的改變(如性腺、甲狀腺活力減弱),體重會有所增加,常聽老人開玩笑說“發福”了!發胖會帶來一些常見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所以也就有“有錢難買老來瘦”之說。然而臨床實踐證明,這種說法并不全面,容易讓一些癥狀不典型的大病被忽略。那么,哪些大病、常見病可能隱藏在“老來瘦”的背后呢?
惡性腫瘤可以發生于任何器官組織,雖各有其特點,如支氣管肺癌的咯血,膀胱癌的血尿……但消瘦乃是其共同特點,有的出現早,有的出現晚,消瘦程度也有輕重之分。其中消化道腫瘤(包括食管、胃、大小腸、肝膽、胰腺)較為突出,胰腺癌更是名列榜首,臨床曾見一月之內消瘦數十斤者。值得注意的是,消瘦常常出現在各種特征癥狀之前,因此,老年人如果體重急劇下降,應當警惕。
糖尿病國內統計一般人群發病率為5%~10%,以中老年人為多。糖尿病人體重下降者高達41%~57%。有些人誤以為吃多、喝多、尿多是糖尿病確診的根據,殊不知這“三多”并非早期癥狀!不少糖尿病患者以“無原因”消瘦為首發癥狀,使人所料不及。
結核病包括肺結核、腸結核、盆腔結核等,近年來有明顯上升趨勢。除肺結核的干咳、咯血,腸結核的腹瀉、便秘或二者交替,婦科結核的腹痛、包塊等特殊癥狀外,長期低熱盜汗常是共有癥狀,此外就是消瘦。但消瘦的程度和速度較慢,不及惡性腫瘤。
慢性肝病包括乙肝、丙肝、肝硬化,此類患者常不自知,但多有食欲不振,特別是較頑固的惡心,療效甚差。有人以為化驗肝功正常,就可以除外肝病,這種看法并不全面,不少乙肝活動期患者的肝功化驗可以正常。老年人如有長期飲酒的習慣,更應注意有無肝臟損害。肝病飲酒等于火上澆油。
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74%的甲亢患者都有體重下降,嚴重的幾個月內下降20~30公斤。患者多有突眼、多汗、大便次數增多、手顫、食欲亢進等。但部分老年患者僅有消瘦和食欲不振,可誤診為晚期癌癥。
營養不良老年人消化功能逐漸弱化,胃腸動力差,吸收不良;加上牙齒“年久失修”,以及給老人做的飯菜或烹調方法不合口味,長期營養搭配不當,可造成營養不良性消瘦。老人如果吸煙,往往會加重食欲不振。
確實是老來瘦了,千萬不要大意,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下面附表是建議檢查的項目,可以將大部分常見引起“老來瘦”的疾病網住。但一切應服從醫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