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開放的、發展著的活的系統。如何運用合乎語言的性質、合乎人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外語課堂“活”起來,是外語教育工作者理應探討的問題。
首先,重新審視現行教材,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補充和整合,使之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從而使教學內容“活”起來
比如說,在初一教材中,有一個單元是講述動物的。我總覺得還有一些更能引起學生共鳴的東西,所以,在教材以外,安排了這樣的一段對話:T:Do you like watching TV?通常情況下,學生會這樣回答:S:Yes,I do.I like watching TV very much.我也會跟著說:so do I.接著T:Which TV programe(學一個生詞)do you like? S:I like…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爭著舉手發言,課堂氣氛活躍。T:Then which TV programe do you like best?Which is your favourite TV programme?學生中自然會有:I like the Animal World/Animal Planet.碰到生詞我就提醒,然后讓學生兩個或四個進行交流,限定時間,我給他們兩種形式挑選:對話或模仿動物的動作、神態和叫聲,讓同學猜出動物的名稱。這下學生可來勁了,有上臺來表演鴨子、大象、兔子、老虎、狗熊、蛇、猴子等等,表演結束后,我帶領學生評出最佳表演者,一致公認扮演狗熊的李明不僅把狗熊的動作表演的惟妙惟肖而且把狗熊不吃死動物的習性也用言語告訴同學們。另外,對于一些后進的學生由剛開始時的抄寫,逐步會歸納,到會簡單的運用,會對所學的內容提出問題,老師抓住時機進行鼓勵和表揚。當學生一旦有了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切身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對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能力基礎。
其次,重視交際活動,使語言活起來
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參與課堂語言交際活動的機會,組織豐富多彩的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英語課外活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手段,教學活動化,活動交際化。師生之間,特點是生生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錄音、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創設生動、活潑的情景,讓學生在設定的情景中產生交際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從而在課堂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第三,營造輕松的心理氛圍,使課堂進一步活躍起來
在英語教學中,若能使學生“整個身心都充滿歡樂”,教師就能化被動為主動,變乏味為有趣,為學生拓展潛能創設良好的心境和氛圍。學生對英語有興趣,就會越學越想學,學生的潛能就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狀態下得到最有效的釋放和開發,否則就會因某些困難而畏懼,甚至氣餒。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常向學生推薦健康的外國英語歌曲,英語幽默故事等,并讓學生表演課本劇。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中韓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