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從相同的語言材料中尋求不同答案的思維和方法。發散思維要求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思維。
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以用不同的結構和方法表達。如“詢問方向”的常用句型有: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ospital?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hospital?Could you tell me which way is to the hospital?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hospital is?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the hospital?
發散思維能夠打破墨守成規的思維模式,具有多向性、跨越性和獨創性的優勢,往往能為學習者提供新的機遇。在英語教學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一、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心理環境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催化劑。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積極性高漲時,可以發揮80%-90%的才能,反之發揮20%左右。可見,只有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形成一種團結進取、協調融洽的心理氣氛,才能激發學生敢于質疑,大膽創新的熱情,使他們迸發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火花。
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須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催化劑,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大膽質疑,從而迅速靈活地掌握語言。反之,如果教師動輒對學生大聲呵斥,或者表現得局促不安,那勢必使學生產生緊張、畏懼、壓抑甚至厭惡等情緒,從而喪失發展的信心,嚴重阻礙了他們的發散思維。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標新立異
學生要學的不僅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過程,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一個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開放式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出發,去觀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至于結論,并非教師一言九鼎,一錘定音,要允許學生質疑。學生的思維和活動要從“疑”開始,用“疑”來推動。“學先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
在鼓勵學生質疑的同時,還要正確對待質疑,尊重他們創新的積極性。教師不要強行中斷學生的思維過程,不能強迫他們順從自己而改變觀點,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即使是一些幼稚的、不合事實的質疑,也要認真傾聽,并積極加以啟發、引導。例如,學習現在完成時中副詞already一般用于疑問句和否定句,但在JEFC B ⅢA P 26 中出現了這樣的句子:“Have you finished already?”可能有學生會說這是病句,already 應改為yet。這時教師應先表揚這位學生問題提得好,然后解釋:這是口語,表示驚訝等情感色彩的疑問句可以用already。對學生質疑的肯定與贊賞,會使他們受到極大鼓舞,以后會更加刻苦鉆研,不斷提出新的問題,逐步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加強發散性提問,選擇求異點
對于重點內容,教師要深挖教材,盡量從多角度提問,或是一題多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引起思考興趣,激發思維火花,促進思維水平的提高。有些教師習慣于讓學生用yes, no, right或wrong等來回答問題。對于這類提問,學生只要熟悉教材內容,便能正確作答。雖然起到強化記憶作用,但長此以往,會抑制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提問時,教師應引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想象力,從多角度、多層次來分析、解決問題。例如:把“這本書我花了十元錢”譯成英語,學生給出不同答案:I spent ten yuan on the book. I spent ten yuan buying the book. I paid ten yuan for the book. The book cost me ten yuan. It took me ten yuan to buy the book. It cost me ten yuan to buy the book.對于這些答案,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贊揚。
同時,要選準求異點。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有激發學生思考、聯想和改變思考方式的焦點,這是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用來發散的爆破點。如以某個單詞、某個詞組或句型為求異點來檢查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求異思維。學習了“It’s time to do sth”這一句型后,讓學生自由造句:It’s time to swim. It’s time to have a rest.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 It’s time to play football.
四、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
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是發散思維的根本。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在實踐中培養和升華自己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具有突出的獨立性,不輕易順從別人或者屈服于壓力而改變自己特有的態度、方式和價值。同時要培養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在學習過程中鍥而不舍,百折不撓。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個性品質,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優化的智力,才能成為創造性的人才。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