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科目相比,政治考試涉及的概念繁多、體系復雜,因而在高三的平時考試乃至高考中,不少考生雖然平時花了不少時間復習備考,但是仍會因未能厘清破題思路而在考試時,尤其是面對主觀題時昏頭昏腦,掛一漏萬。然而在考試中,學生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主觀題的得分,特別是對優生而言,如果審題不準,答題片面還想同別人拉開分差那可真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了。因此,掌握一種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破題思路、答題方法確實很有必要。“借用導圖,三步破題法”,不失為破解政治主觀題的一種有效方式。

“借用導圖”,是指借助20世紀60年代英國人托尼·巴贊創造的一種可視化思維認知工具——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的思維方法,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圖像、圖形、符號、線條、顏色等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掛鉤從而記錄復雜的思考過程。這些知識間的掛鉤越牢靠,記憶就越牢靠。除了能夠加快資料的整理速度、加大資料的處理量外,思維導圖還能依據彼此間的關聯性將有關數據分層分類管理,使資料的儲存、管理更加系統化。思維導圖強調以中心詞或中心圖形作為思考“起始點”,同時充分利用圖像、顏色、符號、文字等多種形式來構建知識體系,增強整體記憶效果。
“三步破題”是指分三個步驟對政治主觀題進行審題、作答構思。
第一步:讀題,確定中心詞,這是解題的前提。

不少的政治主觀題在題目所提供材料中就明確了考點,知道了這一點,學生就能較快地確定中心詞。
例1:(2007年廣東卷)某鎮政府計劃為某村招商引資,鎮政府向村民詳細介紹了該項目情況,并請村民商議。村民會議投票表決,同意在本村引資建廠。幾年后,該項目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鎮政府威望也進一步提高。
辨題:政府事事讓村民決策,就能增強政府權威。
此題考點明確,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出“政府”這一考點,也就確定了構建思維導圖所必需的中心詞“政府”。
然而在一些題目中,考點隱藏在所給材料中,不太明確,學生不容易把握題目究竟想考些什么。此時,我們可以訓練學生從所給材料出發,仔細品讀材料,盡量從中找到一些與某些考點相關的、而且我們也比較熟悉的一些詞、句,從而最終確定考點,進而提煉出構圖所需的中心詞。
例2:(2008年鎮江模擬題)下列簡圖反映了你所學的哪些經濟生活觀點?請簡要分析:
注:該圖假定其他條件不變。
從圖表中我們可發現一些常見詞,如價格、供給、需求等。這時我們可以確定,題目涉及的考點應該是“價格”。

第二步:圍繞中心詞,構建思維導圖,這是解題的關鍵。
傳統的線形解題思路,即使知道考什么,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還是往往會出現丟東落西,踩點不全的現象。現在,學生只要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就可以有效防止這一情況的發生。
構建思維導圖,就是先確立一個中心詞,然后以此作為中心,將與之相關的考點及其內容,形成一個簡單的知識體系。由于思維導圖較為完整地概括了與考點相關的知識,這樣自然就可以滿足學生按導圖、踩點作答的需要了。
如例1,在我們確定中心詞為“政府”后,就可以構建如下導圖。
而例2則可以圍繞中心詞“價格”構建以下思維導圖。
有了完整的知識導圖后,學生回答問題才能做到科學作答,全面作答。然而面對如此眾多的知識點,如果學生照
單全收又可能出現另一種常犯的錯誤:面面俱到,耗時耗力。怎么辦?這就需要進入第三個步驟。
第三步:分析材料,取舍定位,這是簡化答案、節省答題時間的一個重要環節。
構建好思維導圖后,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根據所供材料對知識體系進行適當的取舍。
例1中,“某鎮政府計劃為某村招商引資,鎮政府向村民詳細介紹了該項目情況,并請村民商議”,這里涉及的是政府的職能;“村民會議投票表決,同意在本村引資建廠”表明的是村民與政府的關系,這與政府的性質有關;“該項目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鎮政府威望也進一步提高”這里考察的應該是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經過如此取舍后,知識點只剩下三個,學生作答的范圍也隨之大大縮小。
例2中,從圖表的信息,我們很容易找到所考的知識應是“價格與供給的關系”“價格對生產和消費的影響”。
再來看例1和例2的參考答案。
例1:①政府具有組織經濟建設等職能,所以政府不能事事讓村民決策。
②我國農村實行村民自治,所以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情,應由村民會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討論決定。
③政府必須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同時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既要切實履行政府職能,又要尊重村民民主管理權利,才能樹立政府權威。
例2:(1)價格變動會引起供求量的變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量隨著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價格的下降而增加;供給量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
(2)供求量的變化會引起價格的變動。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供給大于需求時,價格下降;反之,價格上升。
(3)供給曲線與供求曲線相交,供求達到平衡時形成的價格是買方賣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即在現實生活中,市場上的成交價格(均衡價格),它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
只要簡單地對照一下例1和例2的參考答案,我們就能充分體會到思維導圖破解主觀題時的神奇效果。學生本來可能不甚了了的題目,經過找考點、構建知識導圖兩個步驟后,竟然可以變得如此容易,如此全面。
破題進行到此時,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學生只需要把所需要的考點知識結合所給材料加以適當的梳理、拓展就可以作答了。
機會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思維導圖的妙用不只是適用于政治主觀題的審題作答,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地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貫穿這種思維訓練,讓學生每課構導圖,每單元建導圖,最后在總復習時再構建模塊總導圖。這樣,各部分知識就能系統化、網絡化地存在于學生的腦海里,考試時學生根據考點確定中心詞后,就可以在模塊總導圖中截取相關部分,那么,自然更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