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學科由不同模塊構成,不同的模塊、學段及教學過程可以優化組合為本學科教學的整體。通過模塊、學段和各階段教學的科學安排,可以實現學科教育在知識、情感、觀念、方法等方面的整體目標。然而,為達到學段檢測效果即“眼前利益”的最優化,實現教學的暫時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科整體性,忽視整體目標,把各學段簡單、機械分為幾段,用單一方法教學不同的內容,用單一不變的要求和標準考量不同學段的教與學,最后必然無法實現“最終效果”的最優化。
政治課是階級性最強,最強調立場、觀念、方法的學科,在某種意義上講,情感、觀念、方法可能比單純的政治知識更重要。書本的基本知識一定要教,書本外的社會知識更要教,教知識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了解自己、他人和社會。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及其心智特點,教授不同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觀念培養和思想方法引導。教材、教綱也做了相應的安排,可是在現實中,教授政治就是一個目的——讓學生“掌握書本,會考試”。考試當然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重要評價手段,問題是怎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會考試呢?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擁有豐富的學科基本知識并最大程度了解自己的人才能“會考試”。
現在高中階段普遍的政治教學是書本知識的傳聲活動,在多樣的“量化考核”作用下,在許多教師學科素養“自卑情結”的作用下,甚至是所謂“新的教學手段”的掩蓋下,在高一、高二,老師普遍都講述書本知識,學生記筆記、劃重點、課后背誦,或者老師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書本知識、從網絡下載的知識簡單復制到熒幕,然后進行機械復述。用這種方式,教師省心省力,表面上也完成了教學任務,特別是在周考、月考、中段考等多種階段性考試中,還會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這刺激了更多老師效仿這樣的方法。直等到高三,才發現學生依然處于高一時的能力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強記的東西會淡化和遺忘,并且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加,學生不可能光靠背誦記住所有的東西,更談不上應用。基本的學科思維沒有得到鍛煉,而高一、高二所記住的東西已經遺忘,這就導致高三教學的被動。這可能也是很多老師在非畢業班教學時“教學成績斐然”,到高考時“學生沒有發揮好”的重要原因吧。
知識積累由低級向高級遞進,學段學習也是遞進的,高三是總結、是“總考”,是對整個高中學科教學的總評估,而高一、高二只是打基礎,打知識、能力的基礎。“總考”是對之前三年教學的總檢測,是我們高中教學的最重要的目標。可以說從知識角度講,高考是我們高中學科教學的奮斗目標,即“教學業績的總檢測”,所有的學段考試都只是實現這個總目標過程中的小測試。小測試成績固然重要,關乎不同學期、學年的業績,但我們不能殺雞取卵、因小失大,不能為了小測試,簡單地讓學生用單一、簡單、枯燥的背的方式學習政治。
因此,高一、高二教學活動中必須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激情的教學方式、與最新時局相結合,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的思維成熟,讓學生熟悉本學科不同模塊的特點和要求,并掌握不同模塊知識的內在邏輯,真正掌握自己學習的意義和方法。這要求我們在高一、高二教學中,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觀念、方法,當成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和目標,淡化階段測試的成績,強化學生的學科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教學中多點激情,少點枯燥,多點討論和探究,少點劃重點找黑體字,多點理解拓展,少點死板背誦,多點時政精要分析,少點蒼白說教,多點正向感染,少點牢騷埋怨,真正展現政治學科和政治教師的魅力,讓學生喜歡政治教師,喜歡政治課從而喜歡政治學科,這樣也必將大大增強政治學科的吸引力。不必擔心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每個學段的復習階段再注重知識的歸納、總結和一定的模擬練習,特別是高三年級的系統復習和強化練習,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的強化記憶,必將大幅度提高考試得分能力。這樣才能做到系統化教學,也才能提高學科教學的整體效果。
高中政治課主要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與生活》及選修內容共五個模塊。《經濟生活》注重基本經濟知識和國情了解,注重理論與社會實際的結合和宏觀與微觀的照應。《文化生活》注重知識與情感的結合,特別是民族情感、民族傳統的發揚和時代精神的要求。《政治生活》注重掌握“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相關知識的理解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基本的政治立場和相應的分析方法。《哲學與生活》既要求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理論,更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哲學思維和應用相關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不同的模塊有知識、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目標和要求,也自然要用不同的教學法教學。不同學段有不同的特點,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等相關方面的目標、要求、方法也不同,自然也就要求我們用不同方法處理教與學的關系。
現在,“三年如一”“一背到底”外加“強制性練習”的這種教學方法,耽誤了學生心智發育的黃金時間,耽誤了學生學科素質的提高和心智水平的發展,也葬送了學科魅力和教師的專業發展。簡單的教學法固然省事,也在某些時段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畢竟是暫時的、經不起大考驗的,當然更是違背學生成長規律和素質提高要求的。我們必須從長遠和整體著眼,優化學段教學和模塊教學,力爭實現“總考”效果最優化,也力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規律性發展和教師專業能力穩步提高。
高一、高二需要更多理解和外延拓展、激情感染。高三在喜歡政治、喜歡老師、熟悉政治特點和要求、理解基本理論、掌握基本思想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再逐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甚至強化記憶和練習,使學生的知識在“面廣”和“喜歡學”的基礎上達到“精深”。上新課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并根據不同知識和不同對象培養學生的情感、觀念和分析方法。總之,政治教師應將培養學生興趣和養成思維習慣作為教學重點,淡化知識記憶,強化知識分析,復習課注意歸納知識,努力強化知識內涵,提高應試能力,以實現整體效率最大。這就是“在整體著眼、從部分著手”,也就是“優化模塊教學,提高政治教學整體效率”。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