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并伴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內部動機。濃厚的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根據有關調查表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水平下降,部分學生失去繼續學習英語的動力,甚至產生厭學的傾向,使得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培養并保持學生的興趣,是學好英語的前題和保證。
一、更新教學觀念,設計新穎活潑的教學活動
現在學生信息面廣,接受新事物快,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制作課件,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運用適應現階段的最新的學習方法,將song, game, chant, story telling等形式貫穿于課堂,學生的興趣就會提高。如在教學“Do you have ...?”這一句型時,如果我們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單詞和句型的操練,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我根據教學內容編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The tiger and the fos”,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來,學生一下子就活躍起來,輕松愉快地
學好了這節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情感交流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念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系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與稟賦。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1. 合作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制的手段——訓斥、侮辱、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甚至恐懼,也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就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現在教育觀要求:“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吸引”就是“學生樂于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教學活動中來”。
2. 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是指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關注他們的各方面,尤其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
3. 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是由一定的觀念支配其教學行為,對學生施加影響,而學生也會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師的影響,并在行動上作出反應,學生的反應又進一步強化或者修正教師原有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所以,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加強正效應。
4. 融洽的師生關系。朱小蔓曾說:“離開感情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兄弟姐妹般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
三、讓任務型教學進入課堂,培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設計一些實際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思考、調查、討論、小組合作等方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初一上冊Module 3 Unit 1,重點是用“There be”句型表達“……地方有……”。我布置學生作一次調查,可以調查同學或教師。學生非常感興趣,平時少開口的學生也樂于大膽說英語、完成調查表,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作用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有效調控學習過程,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學生的學習檔案起著很大的作用,學生能夠將自己成功的作品收入自己的學習檔案中。對于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們都表現得很自信。同時教師加以引導,培養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我在實施形成性評價過程中就結合了學習檔案,讓學生每一節課評價自己的表現,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各方面表現很好,樂于參與課堂活動。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