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識無論是在難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不少學生在初中時對物理非常感興趣,但一到高中,興趣就逐漸下降,有的同學甚至放棄了對物理的學習。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階段教學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升學應試的題海戰術中,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我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一、加強物理實驗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無論是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概念,還是幫助學生揭示物理規律,甚至幫助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它都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創新能力以及優良的個性品質。高中階段有些物理知識比較抽象,但若借助實驗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的效果。學生覺得學習物理比較容易了,才會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從而進一步的想要努力學好它。例如,我在講“機械波”這節課時,我都會用機械波演示儀把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和傳播過程反復演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歸納出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和傳播過程,還包括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介質中質點的振動先后順序,每個質點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關系。每次通過練習反饋,都顯示絕大多數學生順利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這節課時,改在物理實驗室上,通過學生自己做實驗,自己發現、總結出兩個力的合成規律,即分力與合力所滿足的關系。這樣,通過實驗手段既讓學生在觀察中學,在做中學,大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讓他們在觀察和親手做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識,培養了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歸納、推理、總結能力。
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情感交流
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主動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調查表明:不少學生認為,只要是他們喜歡的學科,就一定能學好,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也能保持濃厚的興趣;也有一部分同學最初對物理有較為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學習方法不對,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到后來就慢慢的失去原有的信心和興趣了。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常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與學生談心,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以及學習和生活需求等。對興趣較濃的優生,就需要提高要求,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于中等生,要激勵他們迎頭趕上,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他們克服消極的思想,讓他們學習起來順利、舒暢,逐漸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更要對他們多一些關注,在思想上給予他們積極、正確的引導,在學習上更要多給予一些細致的幫助和降低一些要求。讓他們逐漸體會到學習是可以獲得進步和成功的,讓他們知道社會和集體的溫暖,并鼓勵他們持之以恒,漸漸的他們也會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通過調查和觀察發現,許多理科學生都不重視對物理教材的閱讀,他們大多認為,教材講的知識太粗淺,讀后也不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造成這種對教材認識的誤區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一部分理科老師也認為學生看教材沒有多大用處。實際上,只要老師引導得當,教材對物理概念的提出、理解,物理規律的來源、理解和應用都解說得非常清楚。學生只要真正深入閱讀教材,其收獲是非常大的。如我在每屆學生的教學中,對于熱學、幾何光學、原子物理等章節我都是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回答出相應的問題。學完一章后,又讓學生自己總結該章的知識點,以及該章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讓他們覺得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大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作者單位:河南永城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