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感受能力存在個體的先天差異,人對音樂感受和表現能力中有大量的成分來自遺傳,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但另一方面音樂感受能力在音樂實踐中也具有可塑性,只要你不斷地加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提高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豐富生活閱歷、加強情感體驗,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你的樂感自然會加強。音樂能力的提高和加強音樂“閱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量的“閱讀”優秀的音樂作品,加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廣泛地涉獵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不斷地擴展音樂欣賞的范圍。加強課外閱讀,提高文化藝術修養都是提高學生音樂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樂閱讀 音樂理解能力
學習能力培養是綜合能力培養的基礎之一,會學習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新情境中的復雜任務。學習能力的種類很多,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的培養在不少人看來,閱讀能力的培養似乎只是語文教師的事情,其實在任何一門學科中,閱讀能力都起著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當今社會的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通過閱讀來進行思想交流的能力。作為教師,必須對學生從小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我在組織器樂比賽、校園小歌手的訓練以及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曾經做過調查,我發現那些有著很好的演奏演唱水平的孩子,常常認為學習音樂技能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在和家長、班主任溝通后,才知道這些孩子不但音樂學習能力強,而且在班上幾乎各門功課都很優秀。而很多演奏、演唱水平不高或較差的孩子往往功課并不突出,并且多認為學習音樂與完成功課在時間安排上沖突很大。他們的閱讀與能力也相對較弱一些。
音樂“閱讀”與音樂理解能力在不同學生身上存在這些差異,首先是音樂感受能力存在個體的先天差異,人對音樂感受和表現能力中有大量的成分來自遺傳,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但另一方面音樂感受能力在音樂實踐中也具有可塑性,只要你不斷地加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提高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豐富生活閱歷、加強情感體驗,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你的樂感自然會加強。不難看出,音樂能力的提高和加強音樂“閱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要大量的“閱讀”優秀的音樂作品,加強感性經驗的積累,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了解這門藝術的直接途徑是聆聽,只有在聆聽中才能發展我們的音樂聽覺。我們要領略一部音樂作品的美,基本前提就是去熟悉它。雖然好的音樂作品在第一次被聽到的時候就能夠深深打動聽眾的心靈,但越是好的作品就越需要人們去多聽幾遍,因為每一次聆聽都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并讓他們體會到一些新的東西,聽得越多,就越覺得它有挖掘不盡的美。為了鍛煉這種能力,我們不妨先從一些短小的、結構簡單的樂曲開始,由小漸大、由淺入深地反復聆聽一些作品,當我們對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等基本要素不再陌生,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掌握聽覺印象之后,我們欣賞音樂的能力也就達到了一個新的水準,而且我們也因此而熟悉了一定數量的作品,并在反復的聆聽中,對這些作品的特征有了較深的感性體驗。
二、廣泛地涉獵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不斷地擴展音樂欣賞的范圍
人類的音樂創造無比豐富多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區域內,都產生了大量具有審美價值的音樂作品。我們本民族的傳統音樂遺產也十分豐富,民歌、戲曲、說唱、歌舞及各種形式的器樂作品,都是我們提高音樂理解能力所需要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經常地、廣泛地汲取音樂文化中的養分,不斷地擴寬我們聽覺的感受能力,在多次聆聽、欣賞中,逐漸提高和完善我們的音樂理解和欣賞欣賞能力。
三、加強課外閱讀,提高文化藝術修養
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瞬間所獲得的審美感受,是其長期積累的知識、觀念、趣味等眾多因素決定的。音樂欣賞者的文化藝術修養對提高其音樂欣賞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對音樂作品的背景知識的了解離不開閱讀。比如音樂作品的歷史年代、所屬的風格或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和創作意圖等等知識,都應受到音樂欣賞者的關注,只有廣泛的閱讀,通過不斷的日積月累,我們對音樂這門藝術的認識才能夠得到提高。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孩子最好能夠學習一些音樂演奏或演唱方面的技能,以培養音樂修養為目的,在孩子能力勝任的情況下多涉獵廣泛的音樂作品,親自參與音樂的演奏或演唱活動,對培養一個人的音樂理解和表現能力是十分有效的,當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種樂器、卡拉OK紛紛進入普通人的家庭,也為提高人們的音樂文化修養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今天的校園多媒體教學和校園網絡建設日趨完善,藝術學科欣賞教學也利用現有的先進的教學條件,在課堂實踐中,使更多的學生學會運用網絡資源。比如:在作品比較欣賞學習中,許多同學用MP3在網上下載了同一音樂作品不同樂器演奏的, 同一作品不同人演唱的不同藝術效果的作品,運用現代化多媒體的手段,音樂審美教育結合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
四、加強閱讀,豐富生活閱歷、情感體驗
為什么有些學生在聽樂曲的時候,會感動得眼含淚水;而一些學生卻沒有這種感受?這就是文化上的差別!有些學音樂的學生只注重技巧,卻聽不到音符后面的東西。再如:古琴作為一件文人樂器,只有技術而沒有文化底蘊,怎么會彈好?文化底蘊的缺乏使一些音樂專業學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非常薄弱,致使他們只能在表演中夸張技巧,使“藝術”變成了“技術”,甚至在演出中片面追求動作上“更高、更快、更強”,這種演出被笑稱為“奧林匹克”比賽。孩子在學習演奏的同時還應該廣泛涉獵其他知識,聆聽大量各類音樂作品,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音樂的理解力,對人生的感悟并不等于對音樂的感悟。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就應該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開拓藝術視野,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音樂信息,提高學生審美體驗能力,讓學生的音樂之旅變得快樂。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清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