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與生活的關系
社會變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的交流,人才的流動,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也使與市場經濟息息相關的“口語”,“漢語規范化”以及實用文顯得更為重要。例如作為傳遞經濟信息的廣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廣告救活企業、促銷產品、幫助消費者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這樣的事例已屢見不鮮。經濟合同在促使雙方承擔責任與義務時,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在書寫格式、遣詞造句、甚至標點都有嚴格的尺度,稍有不當,就有可能導致一方蒙受巨大損失,其他如“總結”、“計劃”、“啟事”、“海報”、“通知”、“請示”等等日益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人們息息相關,因其傳遞信息的快捷而備受人們的重視。
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對人才的知識結構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更多地強調人才的政治覺悟,我們把善于談吐等同于“空談”,把精于交際等同于“沒有務實精神”。而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要求必須是思維敏捷、富于創新精神的人才,必須是嫻于辭令、善于交際溝通的人才,“聽人說話,能夠了解對方要旨”的人才。
二、職高語文教學中就業指導的必要性
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中,表現愛國,仁愛,人格魅力等人文精神的文本比比皆是。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人文精神缺失的今天,必須充分發揮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功能,因為語文對人文精神的傳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職高語文教學中,應首先堅持人文性的教育教學,結合職高特點,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職業思想,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教育。
職業意識和思想是就業者自我意識在職業選擇領域的表現,它包括對自身現狀的認識和對職業的期望。而在職高學校,僅僅靠職業教育課來完成職業意識和思想,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在兩三年內完成學生從一個象牙塔里的書生到社會大環境的職業人的培養和教育,作為人文學科的語文在這里就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職高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實際就業能力的培養
針對職高生基礎差、底子薄的特點,在就業指導方面,可以側重地訓練學生的書法、寫作與普通話等技能和基本功。字是一個人的“門面”,學生應聘填招工表,連字都寫得站不穩,不是第一關就過不了嗎?因此,有必要每堂語文課都應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教學生練字,天長日久,學生的書法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和進步。由于職高語文課面對的學生是接受完學校教育后要走上工作崗位的群體,所以教師在上語文課時要注重實用性,要與學生的專業課結合起來,催化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人認為還要對應用文的寫作進行嚴格訓練,因為日常生活中應用文運用非常廣泛。在上語文課時,教師也可教授學生學習寫商業信函、公文以及學生找工作時的工作簡歷和求職信等,這些都是職高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前必須準備的一些技能。
同時除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外,還應對學生的自信心加以培養。職高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有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沒有高學歷,社會很難接納他們。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只有相信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同時也要教育他們面對社會現實,確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就業壓力巨大的現實面前,既要勇敢地表現自我,也要有一份“先就業,再擇業”的平和心態,決不能眼高手低。
總之,職高語文教改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以專業發展為本,語文課堂一定能成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
作者單位:南京市聾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