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美好的東西而敞開的。”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穩定成熟的個性品質,自尊心對他們來說還只是一株嫩芽,需要細心呵護。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課堂提問時,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調動其積極思維,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掌握知識,而不為難學生。因此,課堂提問,一定要注意深淺層次,難易程度。例如:課文中生字詞的教學或是立即能找到答案的簡單問題,對基礎能力一般的學生,諷刺、挖苦,能使孩子產生自卑而失去自尊,應積極鼓勵,適當贊揚或給予獎勵,使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對此,不能過多責備孩子,而應抓住其微小進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克服不足,讓他們在不斷的進步中增強自尊心。
二、集體活動中,不能忽視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
集體活動中,應當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能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特別是那些后進生,不能把他們排斥在大集體之外。如:“明明在今天的活動中幫助了小芳,我們要向他學習。”“東東,今天表現得有進步,下次活動肯定更好。”類似這樣的鼓勵性語言是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的無形動力,所以,我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表揚、鼓勵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大集體活動中,要防止某一學生因失敗而招致其他同學的譏笑,傷其自尊。要善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的失敗,允許孩子失敗把注意力轉移到尋找失敗的原因上來。
三、批評時,更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1.多信任,增強自我約束力
信任是打開學生封閉心理的一把鑰匙,也是促進學生自尊自愛的“催化劑”。如有的學生有小偷小摸的習慣,會自覺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他會把自尊看得很淡。這時,班主任要拉他一把,相信他會改好。還可以放心地把收班費、關門窗的工作交給他,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在他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尊。
2.巧用時機——刺激自尊
培養自尊心,可以從正面促進學生進步,而適當的刺激、批評反饋,又可以從反面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如有一次我批改家庭作業時,發現沒有學習委員徐磊的作業本。我一了解,原來周六和周日他表姐結婚,他去吃喜酒,忘記了寫作業。在課堂上訂正好作業后,我說:“班上有個別同學說因為家里有事,沒有完成作業。我想,事情再忙,也要先完成作業。今后,我不希望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此后,他再也沒有少過作業。事后,這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方老師,謝謝您對我的寬容。您的批評我會牢記在心。說實話,當時我心里好緊張、好擔心,擔心您點名批評我。如果同學們知道我沒寫作業,會怎么看待我呢?何況,我自己還是一名學習委員。是您,保護了我的自尊心,今后,我一定認真、按時地完成作業,請方老師相信我。”試想:如果當時我火冒三丈地批評他一頓,豈不是嚴重地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我為我沒有魯莽行事而慶幸,慶幸自己保護了一棵小幼芽。
綜上所述,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師要有耐心、細心,關心愛護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大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