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優化課堂結構,實施教學改革,突破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尊重每個學生,要不斷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不斷探索,總結出如下幾點教學方法。
一、“暢所欲言”教學法
初中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人生最重要階段。他們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另外,好奇心也強、愛發表不同看法,教師應該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不能一味的壓制。課堂上巧妙設置話題,引導他們暢所欲言。
二、“激烈辯論”教學法
初中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他們往往不會人云亦云,而是對許多問題有自己獨特見解。在很多時候,他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會使教師和家長出乎意料。這種學習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辯題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點。2.在辯論開始前,教師應適當點撥,啟發引導,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3.辯論時,教師讓學生當主持人,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一定要像正規的辯論一樣,這樣同學們才會認真對待。4.辯論結束后,教師對本次辯論及時進行總結。“辯論式”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激烈的課堂氣氛中,不僅掌握知識,拓寬知識面,還能增長見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
三、“實驗演示”教學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一般還不強,一味地進行枯燥乏味的理論傳授,不僅徒勞無益,往往時間長了以后,學生會慢慢地失去了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那么如何將抽象的理論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呢?我認為物理化學課的實驗環節,能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直觀生動的形象。
四、“舞臺演示”教學法
小品因其詼諧幽默,貼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為大眾喜歡的文娛形式。在思想品德課中偶爾插入小品,能讓同學們在身心放松的同時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學習“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時,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學法。請幾位學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等不同場所,充當形態各異的社會角色。學生一方面能夠將自己生活的所見所聞表演出來,另一方面又能引發思考,使學生真正領會到在不同的社會場所,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從而讓他們認識到應該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的公民。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造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切實改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使學生真正愛上這門課,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作者單位:饒陽縣牛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