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也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下面,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喚醒學生的創新潛能
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要看到、相信學生的創新潛能,能動的喚醒學生的創新潛能。讓學生懂得自己就是一座可以發掘的金礦,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潛能。
二、重視基礎,啟發質疑,為學生營造創新的教學環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中教師必須盡量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勵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為此,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學生得到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上課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能積極探求,積極思考,大膽地質疑。
三、轉變觀念,積極探索,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教學方法
創新能力是一種能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政治課創新教學要求教師在教案的設計、新課的導入、質疑的激發、知識的傳授、疑難的化解、情景的創設、高潮的營造以及能力的訓練等環節中,能夠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四、合作交流,參與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創新的重要基石,實踐能力是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創新付之實現的精心設計和勇于實踐能力的總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充分動腦、動口、動手的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干。首先要多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去掌握理論知識,并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創新想象和創新思維提供豐厚的原料。如課前演講、社會熱點,課堂中的辯論會、放映專題音像資料,課后撰寫政治小論文等。通過這些活動,能有效地解放他們的思維空間,豐富他們的知識體系,激發好奇心,培養搜集、利用信息和解剖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培養與人合作、與社會和諧相處的能力,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不是一味的“標新立異”,而是發現,是超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敢持己見,大膽的標新立異,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以此來支持他們獨特的人格,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饒陽縣南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