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所以,我認為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去創設生動有趣快樂的情境,這樣才會使學生樂于學習,自發探究學習。現結合實際教學感受,談幾點作法。
一、營造快樂氛圍,感染學生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要把快樂的氣氛帶進課堂。教師推門走向講臺,就要面帶笑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感受到上課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注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基調,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
二、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新奇有趣、情景逼真的情節、故事、場景不僅能很快把學生帶到具體情境之中。例如,我在講利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時,就利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引入情境,一句“同學們,你們聽過《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嗎?”就吸引了所有的學生,再一句“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呢?”就把學生帶入了探尋故事的情境中。學生講完故事后,給予表揚,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白雪公主為七個小矮人準備食物的情節,進而引到所要學的知識。這樣做,不僅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活躍起來。
三、現代化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如果從夸美紐斯(1597~1670年)數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其優越性而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中完成。學習新知識本身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也需要對整個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即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而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無疑為“情境教學”錦上添花。情境教學應當做到編者、教者、學者三位一體,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把編者、教者的情感,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要達到這一要求,得靠教師深刻領會編者意圖,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形象、直觀、生動地向學生講述。運用電教創設情境,可為教師的講述提供便利。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與語文課比較顯得枯燥、單調而抽象。具有直觀形象、聲畫并茂、視聽結合、生動有趣的電教媒體,能夠激活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運用電教媒體,破疑解難。課堂教學中,把握重點、難點,采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展示知識的全過程,有利于學會新知識。比如: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低年級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是教材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觸乘法,用語言敘述很難理解。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演示操作程序,寓乘法的含義于演示操作過程中,通過演示操作的條理化,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學生思維的條理化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將教材中的情境制成化靜為動的活動燈片,在屏幕上演示,讓學生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通過老師的啟發提問,組織學生動手擺一擺圓片,從中體會乘法的含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由于制作的燈片色彩鮮艷,動感強,畫面清晰,學生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的乘法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勝心強,興趣廣泛,對未知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猜疑心,抱著試一試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創設情景,喚起學生的創造欲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觀察、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創造的空間,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創造的欲望。
如,教學二年級“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個難點。一上課,我出示下面的問題情境:小明帶著2元錢高高興興地準備到文具店買3本數學練習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買的時候將思考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請同學們討論,學生討論熱烈,積極參與。
接著,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每本作業本多少錢?有的說:買3本一共要給售貨員多少錢?有的說:買3本應找回多少錢?學生思維活躍,我馬上給予肯定——太棒了!你真會想。順著學生的思維,我接著問:你是怎樣解決的?這時,學生又紛紛舉手發言。再經過例題的分析和教師的恰當點撥,很快就能找出中間問題,并能正確地計算出結果。這樣,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既揭示了知識的奧秘,又培養學生的創造欲望,激發創造性思維。
實踐證明,電教手段的運用,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上述各種效果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展開思維,培養表達、想象的能力等等。
五、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教學活動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積極進行問題情境之中,自覺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教學“8的乘法口訣”,就讓學生利用螃蟹有八條腿結合七的口訣自主探索。
誠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創造快樂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中還有待不斷探索、嘗試。快樂教育作為我國小學階段普遍推廣的重點項目,是以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為根本出發點,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為最終目的的。它的真諦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精神。“解放他們的頭腦”,讓他們主動積極地思考,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刻苦地去鉆研,把學習當成自己的第一興趣。
作者單位:撫寧縣田各莊管區程各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