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教育是信息教育,而其核心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信息素養成為學生終身有用的基礎能力。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前提,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我們首先應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的師范院校從根源抓起,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師范院校 信息素養 重要性 數字化生存
隨著人類社會邁入21世紀,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導致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教育越來越走向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在這個空間,人們需要用知識和信息來解決生存中的一切問題,培養高素質人才成為社會發展的緊要任務。學校教育將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挑戰。
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教育部發出了通知,要求在教育系統中,確立和傳播新的文化價值觀念,反思和超越現行教育體系的結構、功能、體制,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維等行為方式,使廣大教師和學生盡快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生存新環境,創建用現代信息技術武裝起來的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化的社會。
一、什么是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人們在信息環境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基于文化內涵的個性心理品質,是使用各種信息工具收集、利用和創造信息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注重信息內容,注重對信息的查找、分析與評價,信息的存儲、表達與交流,是一種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人的基本生存能力
多媒體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信息素養不僅已成為當前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而且成為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的終生追求的目標以及基本生存能力,將其納入中小學甚至大學的學科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中,將會有力地推動學校教育思想和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環節的全面變革。
三、“課程整合”需要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隨著教育信息化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迫切需要提高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在教育部《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中,教育部明確提出,“十五”期間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目標是:加快以各級各類師范院校為主體的教師教育機構信息基礎設施和資源建設,逐步構建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網絡教育體系。全面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在教師教育中的普及和應用,顯著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四、數字化生存依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學與教不僅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基礎,而且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基礎。
隨著當代信息技術向教育領域的擴展,教育活動中的教育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教育發展的規律也越來越復雜。面對日新月異的數字化生存新環境,盡快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和適應網絡文化,并能參與網絡文化創造的優秀教師隊伍,依靠這支隊伍才能創造出各種新型學習與教育模式。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將會推動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不斷增加教育活動中的高科技含量,徹底改變一直以來勞動強度大并且效率低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校教育同家庭、社會教育融為一體,實現教育中人力、物力資源的多層次開發與合理配置。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放師生的創造力,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和實力。
五、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是關鍵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中仍然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單一、被動的教與學的方式占據著統治性的地位。在這種形態下,教師的作用只是牢牢地控制住學生、傳授現成的書本知識、壟斷了“溝通”,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這種現狀,與21世紀的新型基礎教育所需的培養學生在未來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中生存能力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出現此狀況的原因,主要是我們教師對新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不敢問津或知之甚少。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是影響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因此我們應注重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應達到兩個目標:一是教師能將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自己設計、制作多媒體網絡課件,并根據教學需要應用于教學;二是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一種信息的環境,授之以漁,讓學生運用自己的信息技能進行自主建構學習,對學生不能僅對其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其應用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種評也價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師,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前提,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我們首先應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的師范院校從根源抓起,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數字化生存,你能適應嗎?中國教育報http://www.jyb.cn/gb/2001/02/08/zy/3-ejy/1.htm
2.楊劍屏.信息素養——21世紀教與學的新坐標.2004.08.29
3.劉芳芳,劉夢蓮.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策略.《教育導刊》2003.6
作者簡介:鄧偉雪,女,1978.11。保定師范專科學校涿州分校教師,河北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