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目光傾聽》構建了一種以閱讀為主的情感模式,有效調動學生情感參與。樸實而真誠的語言,施以切實靈活的教學手法,可以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形成。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感悟母愛之所在,學會“與人交往要真誠”的道理。
關鍵詞:教學 設計
一、特點分析
1.教材分析
《用目光傾聽》是一篇兒童詩歌,課文用媽媽一句最平常的話開頭,顯得很親近。一個“最”字點明了媽媽對我教育的一貫性。文章開篇點題,樸實的話語中闡明了什么是用目光傾聽及其對我的作用,讓我明白了聽別人說話,只有用目光傾聽,望著對方,才能表達自己的誠意。后文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說明真誠的目光勝過千言萬語,它給人帶來的是真誠、是春天般的溫暖。通過媽媽的語言,展示了媽媽對孩子深沉的愛,表現了母親的偉大。樸實的語言中蘊涵了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文章屬于十四行詩體,一節一韻,句式多變,形式自由。再施以切實靈活的教學手法,可以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形成。
2.學情分析
本課適宜五年級的學生學習,閱讀中容易培養10~12歲的學生理解、感悟和想象能力。因為這個學齡段的學生,正處于表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雖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體會能力,但對母親的愛還只是一些表象的感知。通過本文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母愛的理性認識,進一步感受到媽媽平時的質樸語言中蘊藏著深沉的大愛??梢耘囵B學生體貼父母、理解父母的真摯感情,使之養成良好的與人交往的禮儀和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3.教法分析
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現實生活,采用以情悟道,設境觸情的教學方法,以動情的朗讀,打動學生心靈,與學生構成思想上的共鳴,使之產生積極興趣,一起走進課文情景中,讓學生高昂的激情和真摯的情感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情景設置中體會與人交往的真誠含義。
二、理念與目標
1.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的發展,不能以對教材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队媚抗鈨A聽》構建了一種以閱讀為主的情感模式,有效調動學生情感參與,結合教材和學生朗讀體會,加強學生閱讀理解水平,在閱讀中去感悟母愛之所在。
2.目標
能正確讀寫和理解“傾聽”“照耀”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明確寫作目的,體會詩歌在表達上的方法,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習慣。
三、過程創新設計
設計一:結合現實生活,讓學生說出生活中媽媽最愛說的一句平常的話是什么。
1.自由發言:看誰能記住媽媽的話語?
2.誰的媽媽說的最好?
(創設意圖: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從生活走進教材)
設計二:以讀代講,引導學生感悟媽媽的語言,反復閱讀課文理解課文。
師:媽媽說的一句最平常的話是什么?
生: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
師:為什么說“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呢?(引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課文內容思考,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生:(思考、創新、發表觀點)
師:媽媽的話對我有什么作用?
生:讓我學會了與別人交往。
師:與別人交往時,你怎樣用目光傾聽?(拓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語言綜合和表達能力)
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想象(如:不時點頭應允別人的話,重復別人的語言等)
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有道理,第一,“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同學們說的三點:1.表達自己的誠意,2.對別人的尊重,3.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子。很好。第二,與別人交往,聽別人說話時,要不時地回應對方或重復對方的語言,表示尊重對方,對對方觀點的認可,體現彼此的誠意,你們分析很到位。
(創設意圖:以情悟道,讓學生在設疑中去閱讀課文理解、感悟媽媽的教導,體會“用目光傾聽”的含義和作用,學會與別人交往要真誠)
設計三:設境觸情,深化認識,體會“用目光傾聽”的重要性,在閱讀中體會。
師: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
生:比喻和夸張。
師:請舉例說明?
生:比喻:“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明亮燦爛”??鋸?“真誠的語言勝過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春天般的溫暖”。
師:怎樣理解“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明亮燦爛”“真誠的語言勝過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提示學生:請反復閱讀課文,可以聯系“眼睛”、“窗子”、“明亮燦爛”、“勝過千言萬語”“傳送溫暖的春天”等詞語進行想象,發表自己的觀點)
生:(反復閱讀,小組討論,發表觀點)
師:聽后小結:第一,眼睛是心靈的“窗子”,因為眼睛明亮有神,用眼睛看著對方,就是用“心”在去理解對方說話的內容;第二,說真誠的目光勝過千言萬語,傳送春天的溫暖。說明在交往中,真誠的目光代表的是真誠的心,人只要用真誠的心去對待別人,就比說很多好聽的話都好,它給人帶來的是溫暖的感覺,是春天般的享受。這兩點同學們都分析得很好。說明同學們也是在用目光聽課。
(創新意圖:這一設計,是學生感情、知識、技能的升華,讓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和深層的思維去深入理解真誠交往的重要性,深化主題,培養學生美好情感和價值觀)
設計四:內化知識,培養良好習慣,在閱讀中領會。
師:媽媽的話語教會了我什么?
生:教會了我學會生活。
師:你怎樣理解媽媽的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老師可結合課文內容解釋“照耀”在文中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
生:(閱讀課文,小組討論,說明觀點)
師:(聽后小結)同學們理解為:是媽媽的真誠目光和真摯的感情一直影響著我。這個觀點我贊成,就是媽媽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
師:(請同學們想想)作者用“用目光傾聽”作為文章的題目,有什么用意?(請綜合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
生:小組討論,說明自己的看法。
師:聽后小結:我完全同意你們的觀點:1.可以激發我們的閱讀興趣;2.點明了詩歌的內容;3.主要是告訴我們:與人交往,聽別人說話要真誠。
師:請同學們看看這首詩有多少行,押那些韻?
生:總共十四行,第一節押ang韻,第二節押ng韻,第三節押an韻,第四節押o韻。
師: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詩歌的主題,看哪個組說得較好。
生:(根據上述理解,小組討論后,代表發言)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這是一首兒童詩歌,是一首十四行詩,其特點:一節一韻,靈活多變,形式自由,文中通過媽媽平常的話,展示母親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表現了母愛的偉大,我們通過學習,知道媽媽樸實的語言中,蘊涵了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
四、回顧課文,梳理要點,提煉主題(板書設計)
1.聽別人說話要望著對方
2.交流需要真誠 用目光傾聽
3.真誠勝過千言萬語,與人交往要真誠 傳送溫暖春天
4.教我會生活,照耀我
五、教學反思:
當我飽含深情地上完這一課時,我內心深處增添了幾分思考:
首先,把握新課標,提高教學認識。新課程要求,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讓學生多讀、多思,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不能將“教學”變成“幫學”或“替學”,剝奪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培養學生情感,挖掘文本思想。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當好向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每個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在教學本文時,以境怡情,以情促讀,讓學生不斷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挖掘文本思想,實現了學生與文本、老師的三方對話,對培養學生情感有明顯效果。
最后,激發學生情感參與,內化學生認識。課文中,我一再激發學生情感,使之保持激情。在釋疑中加深理解,內化認識,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完美結合,在師生相互探究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真誠”中第一篇課文《用目光傾聽》
作者單位: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大水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