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校地處農村,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厭學,甚至逃學,加之物理學科說理嚴密,數學知識多,單位復雜等,學習難以入門,出現了大批“學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應了解他們,分析他們厭學的心理成因,使其對物理感興趣,從而讓他們的“心”進入課堂。
一、我們要幫助“學困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有些“學困生”成績差,大多是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針對這種情況,應適時做好“學困生”的思想轉變工作。
二、激發“學困生”興趣,啟發他們的思維
教學中,以一些新奇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螞蟻能推動一個很重的東西嗎?用紙杯能燒開水嗎?等。充分讓學生討論、發表見解,教師以適當的點撥指導。出人意料的結果,使學生感到驚奇,從而激發對新知識的渴望。
用現象明顯、直觀的演示實驗,同時讓“學困生”們親自動手親身經歷實驗過程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三、幫助“學困生”培養堅強意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意志是人們自覺調節自己的行為,去克服困難以達到目的的心理活動。在培養意志上,要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四、對“學困生”加強學法指導,進行個別輔導及面批作業
教師備課和課堂教學中,始終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學困生“困”的原因,要么是不學,要么是學不得法,以至于造成惡性循環:不會——不學——越不學——越不會——越不學。因此,在教學中既要迫使不學的“學困生”學習,又要對不得法的“學困生”加強學法指導,使學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五、動員“學困生”多做課外小實驗、小制作
讓學困生在課外做一些小實驗、小制作,使他們在動手“玩”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寓學于“玩”之中,提高其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六、聯系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活躍“學困生”的思維
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識應用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不少,我們在生活中應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既學習了物理知識,也掌握了生產技能,使即使升學無望的“學困生”也能感覺到物理是有用的。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體會到,我們上課時必須適時的讓“學困生”的“心”進入課堂,在教學中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欲,培養良好的習慣,科學管理,物理教學質量才會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饒陽縣官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