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在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時期,在閱讀教學中如何轉變語文教學理念,讓學生掌握富有成效的讀書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從而達到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反復思索的問題。要促進學生主動閱讀,就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中。”當我們“樂其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就養(yǎng)成了習慣。如何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養(yǎng)成熟讀精思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許多著名的作家能寫出不朽的文學作品,閃耀著思想的光輝,煥發(fā)出獨具一格的魅力,無不是讀思結合,深入思考的結果。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的知識。”因此,應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并能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從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二、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閱讀習慣
就是要養(yǎng)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概括主要內容”,有“寫讀后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多種形式。教師不必統(tǒng)一學生記筆記的形式,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筆記形式來記筆記。讀書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讀書筆記應成為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讀記結合,二者是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養(yǎng)成“博聞強記”,多背誦積累的習慣
背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背誦能使我們更熟悉文言詩句,精美語句,增強語感,增強感悟能力,積累文學素養(yǎng)。
在閱讀過程中,要有良好的習慣。閱讀時一定要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對于不同內容的閱讀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對于重點的文章、精彩的段落要精讀,即逐字逐句地熟讀深思,達到出口成誦的目的;對于一般的文章只需泛讀,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或故事的情節(jié)即可。這樣,閱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的時間內收到最大的功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待于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確實需要教師關注孩子的理智和心靈,引導他們在閱讀中獲取愉悅,收獲人生的感悟,升華精神世界。
作者單位:河北省棗強縣大營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