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課題。只要注重讓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學習,讓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探討,學會說理,多加強訓練,多措并舉,就會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 數學 學生 能力 培養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課題,也是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每節課、每個教學環節的不同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教學基礎知識、訓練技巧的同時,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讓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學習,培養學生的生活應用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這樣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還可以在學以致用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七年級下期,學生將轉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學習,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時候遇到的“警察與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據線報明察暗訪,細聽到屋內的小偷正在分贓:每人分7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800元,就還差200元等等,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轉,就算出了有幾位小偷,多少贓款。”當我把這道數學題出給學生時,很少有同學能短時內算出正確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講的新課內容,給同學們分析、講解、計算。同學們興趣很大,這節課聽得特別認真,特別入神,知識掌握得也特別牢固。由于提出的問題源于生活現實,縮短了教材內容與現實的差距,使學生興趣增加,讓學生感到數學的無處不在,有利于培養學生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二、讓學生學會自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自學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為了獲取新知識而獨立開展的學習活動。要培養初中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自學開始。教師可提出自學要求或編寫自學提綱,讓學生在教師正式授課之前按自學要求或對照自學提綱在課前或課內自學課本。自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看不懂的地方做標記,然后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可以逐步從依賴自學提綱過渡到不依賴自學提綱,最后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能力。如,在教學單項式一節時,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自學要求和思考問題:哪位同學能列舉一些數與字母的乘積的式子嗎?單項式的次數和系數是怎樣定義的?給你一個單項式,你能說出它的系數、次數嗎?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是單項式嗎?學生通過看書、思考、然后進行議論、質疑,結合教師的設問,達到了掌握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的目的。
三、讓學生學會探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新知階段,教師重視加強操作和知識遷移的指導,從整體到局部設計有坡度、有層次、有啟發性、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系列問題和操作要求,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發現知識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學生智力。如,在教學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對于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先讓學生按不去分母的方法做,學生感到很麻煩。接著,教師提出自學探討問題:能不能把方程中的分母去掉?根據是什么?你試著算一算,這時方程的解有變化嗎?在教師的明確指導下,學生的自學思考過程就進入到一個有意義的、有序的信息系統中,然后在觀察、分析、綜合、比較、議論、動手嘗試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發展。
四、讓學生學會說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說理。比如讓學生說定義、定律、法則、公式、過程、算理、方法、規律、題意、思路、數量關系等,從說理中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教矩形的性質時,有一條性質就是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出一個矩形,然后畫出它的兩條對角線,沿著一條對角線把矩形剪開,讓學生觀察,一個矩形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但是其他的都沒有變,仍然有兩條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這個特性,因而得到了關于直角三角形的一個性質。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五、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強調實踐,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很重要。進入八年級下期學習以后,學生要掌握學習相似形的知識。這時候我把學校操場上去上,讓學生帶上有用的測量工具,測出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到操場以后,同學們都三五成群的測量起來,我在旁邊觀察他們,指導他們,協助他們。通過這次測量活動,原來基礎較差的同學補上了這一課。從這次實踐來看,有些數學問題,學生不親自做一做,是不會清楚、明白的。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和理解。
六、讓學生加強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加強學生訓練主要指的是課堂練習。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構架知識與能力的橋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精心巧設有指導性的課堂練習是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和發展學生邏輯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訓練,鞏固基礎知識,克服思維定勢,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要立足于課堂,工夫要下在課內,并且應該多措并舉,靈活地把它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之中,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燕國材.非智力因素與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2.蘇步青.談談怎樣學好數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2
3.羅增儒.數學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
4.魏書生.學生實用學習法.沈陽出版社,2006.10
作者單位:河北省青龍縣大巫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