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課件在語文課堂中有圖文并茂、聲像、畢現、動感無限的優勢,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直觀化,深奧的知識淺顯化,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難度,凸顯教學的重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本文對多媒體的使用維度進行分析,對多媒體所營造的教學環境進行研究,并且以教學實例的形式展示了在多媒體支持下進行科學方法教育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 使用維度 小學語文教學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并逐漸進入課堂,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直觀化,深奧的知識淺顯化,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難點,凸顯教學的重點,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而如今有很多教師以為課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就是新課程,就是新課改的先導。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新課程是一個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它包含了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新課程的核心是啟發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新課程強調能用傳統方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非用計算機等。新課程在教學模式、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突破,只有將它同傳統教學、現代科技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強大優勢。然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很多情況下,它的應用也只是相當于“電子板書”,只是尋求了一種時尚,一種花架子。這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意多媒體使用的維度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固然有它的優勢,但它始終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來確定是否使用它,怎樣使用它,不能盲目的仿效,也不必所有的教學環節都使用多媒體。只有擺正多媒體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有時在教學一些字詞的意思時,如:“香味”用多媒體將其演示出來,其教學效果往往還不如直接聯系學生所熟悉的事物來解釋。如果過分追求多媒體課件“聲”“畫”效果,會削弱學生對文本的重視程度,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如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圖片。課堂上學生被那次事件而震驚。表面上看起來,課堂教學的氣氛轟轟烈烈,而其實學生被課件中的聲音和動畫所吸引,并未真正融入文本所蘊涵的情感中,忽視了對課文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把握。因此上完課后總覺得這堂課食之無味。難怪有的老師說現在的語文課已越來越不像語文課,而是多媒體課件的多種信息的融合。
二、多媒體的運用應當重點放在突破教學難點上
小學語文的教學難點一般也是教學重點。這時多媒體將發揮不可比擬的作用。對于一些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學生很少接觸,也很難理解。如我在教學語文第七冊《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學生對于超聲波這一事物不了解,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給學生一個明晰的解釋。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給學生看,使原來解釋起來枯燥無味又無法解釋清楚的超聲波通過動畫的形式變得直觀,學生容易接受。對于文中的雷達這一事物學生不了解,可以將雷達的工作過程做成動畫。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先播放《飛奪瀘定橋》的電視錄像,然后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結合剛看完的錄像所呈現的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一是“飛”就是搶時間爭速度,必須在敵人援兵的前面趕到瀘定橋;二是“奪”就是攻天險,不顧驚濤駭浪,不畏鐵索高懸,不懼敵人的槍林彈雨沖向對岸消滅敵人。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紅軍戰士“飛”的艱難,“奪”的艱險。使學生被紅軍戰士英勇頑強、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這樣,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的運用要注意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
在課堂教學中,預先設計好的課件因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課堂節奏而成為絆腳石。如我在教學《買櫝還珠》一課時,把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步驟及重點制成了課件。自以為萬無一失。上課時當學生在談到對這篇課文的感受時,一致認為此文十分好笑。這時我忽然覺得這個“笑”字是進入研究性學習的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借此就可以分析人物形象,從而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主要在于引導學生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引導的好壞關系到學生對課文認識程度的深淺。因此教學時要處理好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注重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拓展延伸,豐富學習內容
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閱讀各類課外書籍,同時深化課內知識。這就要借助多媒體課件存儲量大、功能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
如,在教學《動物過冬》一文,這是一篇知識性童話,課堂上如何融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我在課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動物圖片及錄像,同時給動物按冬眠過冬、備食過冬、遷徙過冬、原地過冬進行分類。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燕子、黃鶯等動物遷徙的錄像,感知鳥類到溫暖的南方過冬需要經過千辛萬苦,意識到我們應該保護鳥類,做它們的朋友。同時介紹遷徙過冬動物的圖片。同樣,在學生掌握了書本上備食過冬、冬眠過冬、原地過冬的動物后,再介紹其他動物的過冬方式。教學結尾時,告訴學生這些知識來自《十萬個為什么》、《百科全書》,還告訴他們這些書上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識,并在屏幕上出示這些書,鼓勵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發揮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能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把握、感悟,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去探索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的特點。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陰縣平梁鎮友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