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教育領地真正的建設者和創造者,從感性的課堂教學到理性地課后思考,既是一門深厚的學問,又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一、新課的導入具有趣味性
新課教學導入的設計要用心斟酌,既要做到形象直接,又要爭取簡潔明了。例如,我在教學《蒲公英的種子》的一課時,我做了大膽的嘗試:先讓學生搜集有關植物傳播種子方面的材料,把這個練習延伸到課余時間,和學生面對面地充分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我設計出了新的課題導入方案:出示多種植物名稱,請學生用簡短的一句話說說這幾種植物是靠什么傳播種子的;然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蒲公英的簡筆畫,初步了解蒲公英各部分的名稱、顏色和形狀,適時引導學生認識“降落傘”,并簡單了解它的形狀和重要作用;接著請學生打開課本,觀察教材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并跟著小女孩一起吹一吹,體會當時愉快的心情。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漲,讓我更加堅信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更需要不斷的嘗試,閱讀教學的導入積極堅持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
二、生字的學習具有深刻性
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側重點有了明顯的改變。在改革原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生字教學環節的設計初步成型:以某一個或幾個生詞為生字教學的重點,緊密聯系課文內容,把握時機,層層遞進,有坡度的質疑解疑;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生字,在理解生字的過程中適時滲透學法,教會學生幾種解釋詞語的方法,讓她們在學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學會在以后的生字理解中靈活地有的放矢地運用學到的方法,做到學以致用。
三、朗讀的指導具有扎實性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以讀為主,以讀助學,讓學生在有目的的讀書過程中體驗,在有感情的讀書過程中感悟,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尤其要遵循的教學規律。我的閱讀教學課堅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和充分的發言機會。由于學生朗讀訓練到位,閱讀教學的各環節才能在學生踴躍的舉手回答氛圍中順利結束,每節課從開始到結束,都會顯得入情入理,順風順水。朗讀指導更要指導方法,不同的體裁,不同的讀法,課上讀,課后練,把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才能高度提升學生的思想品位。
四、寫字的指導具有方法性
學生能寫出一手好的鋼筆字,離不開老師日積月累的諄諄教導。新課的教學不能遺漏了對寫字教學的科學指導。我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先會和學生復習字的結構分類(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然后讓學生觀察生字,找出自己覺得生字中難寫的筆順,指導學生寫一寫,再分析“生字中哪種結構的字居多?”“這些結構的字大小有什么特點?”“其他字的結構又有什么特點?”一步一個目的,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領悟。這樣有規律的教學,為學生寫好字提供了一定的導向輔助,也能無形中提高學生寫字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