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多種音像手段,繼續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決定》為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用計算機媒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指明了方向。巴甫洛夫說過:“科學隨著方法學獲得的成就而不斷躍進,方法學每前進一步,我們仿佛上了一個臺階,于是我們就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看見從未見過的事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已較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在我們的學校工作中,電腦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打印文章、報告、制度,繪制表格、統計數據,制作多媒體課件,存儲資料等等,為常規教學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現在,本人就學校進行多媒體教學談幾點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方便、快捷、高效多媒體教學通過演示課件,使授課方式變得方便、快捷,節省了教師授課時的板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有條件的院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在校園網或者是教育網,甚至整個互聯網上,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交流。
多媒體的交互性能還可以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容量大、反應快的反饋信息。多媒體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聯系的及時反饋,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靈活運用知識,課堂練習是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的最好方式。學生穩定性差,易疲勞,只有不斷的改變練習形式,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戰斗力。多媒體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練習中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興趣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人文學科,它有其自身的特點,體現在它的邏輯性和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如按傳統的填充式教學,老師講解枯澀,學生理解吃力,效果較差,學生不感興趣。如果借助多媒體手段,可以更突出地表現新教材圖文并茂、活潑新穎的特點,在更加生動、直觀的知識傳授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把一些圖表、圖像、漫畫等,通過電腦制作成彩色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如,居民儲蓄的增長情況,城鄉居民耐用消費品的增長情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情況等,用不同顏色的曲線和箭頭在屏幕上顯示其閃耀引動的情形,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傳統教學中費盡口舌,半天解釋不清的東西,現在讓學生一看便知,極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表現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借助影像圖片,有效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遇到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時,單憑老師的講解會顯得枯燥乏味,或有些知識憑老師的敘述,學生無法清晰的理解。這時候課件教學卻能收到奇特的效果。傳統的政治課教學公式,一節課教師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書寫定義、原理、主要知識、關鍵用詞等,還要加上板書,煩瑣、費力、耗時,有的教學難點還不能得到有效突破。而使用電教媒體手段,教師只需課前把準備在黑板上書寫的內容分別繪制成圖片、錄像帶、光盤,借助網絡教學,課堂上按照教學程序,得心應手地把影像呈現在視屏上,既清晰又規范,圖文并茂,引人入勝,既節省了寫板書的時間,又降低了勞動強度,新教材中大量的黑體字、楷體、字體、圖片、漫畫,以及“想一想”“憶一憶”“議一議”“查一查”,等豐富多彩的小板塊,作為教材的輔助材料,其作用不可低估。教師在短短的45分鐘里,不可能在黑板上既畫圖表又畫漫畫,再抄寫大量的板書內容,而借助多媒體就可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將教學難點分層次化解,讓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地思考。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結構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做到動靜結合,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結構。政治教材的文字、材料、插圖等靜止單調,學生理解吃力,不感興趣,如果把這些創造性制成投影、錄象、光盤,由靜態變成動態,將死圖變成活圖,動靜結合,聲像結合,就不但創設教學環境,為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拓寬了思路,強化了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從聲色俱佳、形象逼真的動畫中,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同時教師也可以有目的、有意識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我在講授“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一內容時,上課鈴聲一響,教師里鴉雀無聲,巨幅的銀幕上放映著南方某游覽區纜車墜毀事故的全過程,血肉橫飛,慘不忍睹的畫面,強烈地震撼著每一位學生的心。突然,畫面和聲音戛然而止。緊接著,教師很有感情地開始表述:這一案例讓我們觸目驚心,然而,痛定思痛,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種悲劇的重演呢?我們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這種提問,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追求知識的欲望,也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調節教學結構。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設境悟情導行,滲透思想教育
政治課教學目的,就是要通過課堂材料分析,原理運用等,使學生達到知識、能力、覺悟三者的統一,電教媒體教學不僅能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其創造力,同時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徑。如,在初二講“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一框內容時,通過“京九”“南昆”鐵路開通,“三峽工程”截流的畫面,再附上聲情并茂的講解,會使學生深深感到:國家財政作用巨大,財政來自于稅收,稅收的最終受益者是勞動人民,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每個中學生都應該從小樹立“納稅人”意識。初一政治《在挫折中奮起》一課時,通過放映貝多芬克服失去聽覺而創作《命運交響曲》的卡通片。學生被貝多芬的頑強的精神強烈的感染從而樹立在挫折中奮起的意識。
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提升教師素質,成就精彩課堂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多年沿襲下來的一本教參、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使教學手段開始現代化和多樣化,促使教師不能不接受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促使政治教師想辦法、找資料,物為我用,即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教材,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制作各種各樣軟件。只有我們積極地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課堂,我們的課堂才能永遠精彩,永遠充滿活力。
事實證明,這樣的電教媒體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思想覺悟水平。
以上是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的幾點想法,由于思想政治課計算機輔助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總體水平不高,教師需要付多少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作者單位:江陰市山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