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根據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總結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在寫作教學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的要求,適應時代,既講究規范,又鼓勵創新。那么,如何實現作文教學的創新呢?下面結合新課程標準,談談中學作文教學創新的建構思路。
一、實現開放的作文教學
開放的作文教學,就是教師不預設刻板的教學目標,不勾畫教學流程的運行軌跡,不套用死板的評判標準,而是開放的寫作空間。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走向校外去認識、感受豐富的生活,不斷擴大寫作領域。教室之外、網上、圖書館、閱覽室、體育場、名勝風景、農貿市場等,都應成為學生主動求知、感悟生活的課堂。
二、實現寫作的全程指導
創新寫作教學就是要將寫作指導貫穿學生寫作的整個過程,包括寫前指導、寫中指導和寫后指導。
寫前指導包括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準備寫作材料和培養構思能力。如,老師組織學生將要寫的題目或題材分組討論,討論不是漫無邊際地亂談一通,而是根據老師或教材擬定的具體問題開展討論,使人人心中有數。要努力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有寫的愿望,有東西可寫。
寫中指導主要是指教師在學生作文過程中指導學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發現學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并使學生養成重視修改的習慣,學會“自能改文”。
寫后指導指教師的批改和講評。作文批改時要尊重學生的精神勞動成果,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每篇文章的長處,給予熱情的鼓勵,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同時,嚴格要求、循序漸進,講評時要尊重教學規律,充分肯定學生作文的成功之處,讓他們對下次寫作充滿成功的希望。
三、實現學生閱讀的擴大與深化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擴大學生閱讀面和深化閱讀層次是作文教學創新的重要內容,必須著力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逐步懂得廣泛閱讀是自身健康成長、成人、成才的需要。同時,推薦優秀讀物,選擇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畫傳神之處、妙語連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讓學生動心、動情,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實現主動探求。
新課程標準下作文教學的創新必須圍繞學生主體,圍繞“生活化”的基本路線進行,使學生獲得真正的寫作體驗,而這需要廣大教師變革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活動,深入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真正實現中學作文教學的創新。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七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