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們用來交流思想感情,以達到相互了解的交際工具。在知識經濟大崛起,國際人才大競爭的時代里,語言交際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人的智力發展的啟蒙期。因此必須從小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語言,注重對幼兒的語言教育,使其能在良好的語言訓練和培育中健康成長。
一、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音方面:幼兒發音器官由尚未發展成熟,聲帶較短,較薄,聽覺的分析能力較差,語音的準確程度還不夠完善發展到語音器官已發育成熟,正確發出全部音節的生理條件已經具備,特別是語音意識的發展,已經能意識到自己和別人語音中的問題。此階段,要特別著重于幼兒言語表現力的培養,初步學會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而改變語調,掌握最初步的藝術發音方法。
2.詞匯方面:幼兒期是人生中詞匯量增加最快的時期,呈直線上升趨勢。3~4歲的幼兒掌握約1000個詞匯,4~5歲的幼兒掌握約2500個詞匯,5~7歲的幼兒掌握約3000~4000個詞匯。這時幼兒掌握的詞類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幼兒語言中包括漢語的所有詞類。幼兒初期到末期,逐漸從缺乏系統性、邏輯性的情境語言過渡到連貫性語言,從對話語言過渡到清楚地敘述事件及經歷的獨白語言。幼兒初期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語言表達多是簡單句,形式簡單且無修飾。幼兒末期語言逐漸從簡單句到復合句,從陳述句到各種形式句,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表明幼兒的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4~6歲是幼兒內部語言開始形成的時期,也是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
二、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培養
1.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為幼兒創造“多看、多聽、多說、多練”的語言環境。幼兒最早理解“語言”是無意學習的結果,通過感知明白這一聲音所代表的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造條件、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要培養幼兒注意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后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將不識字的幼兒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找人給幼兒講,讓幼兒認真傾聽,達到教育的目的。
2.開展早期閱讀,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首先創設能吸引幼兒的圖書角,供幼兒自由取放圖書,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安排固定的聽講故事時間,另外要根據幼兒閱讀情況和需求適當添加圖書,以提高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其次教幼兒正確閱讀圖書的方法,以獲取語言積累;適當提出有利于幼兒反思和質疑的問題,幫助他們理解閱讀內容;通過隨機指認漢字,幫助幼兒感知書上文字與口頭語言的對應關系;培養幼兒自主閱讀,使其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圖書內容。
3.有效傾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當孩子見到了美好的事物,他們總會興奮地告訴老師。這時,作為老師的我們要認真的傾聽,并用眼神告訴孩子們,我們聽得很認真;當孩子提出一個幼稚的問題時,我們要耐心地回答,哪怕你已經講了好多遍。同時要鼓勵孩子出色的講述,讓他們感到自己在說方面的魅力。當孩子受了委屈向我們傾訴時,我們不要不耐煩,讓他完整的講出來,使他們感到老師重視他。
4.利用游戲,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幼兒最喜歡在游戲活動中不受任何限制,心理狀態是平衡的、寬松的。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任意地表現自己的興趣、愛好,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在這個和諧愉快自由地良好的心理環境中,幼兒之間的交往更加自然,交往的主動性增強,交往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表現。同時有助于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情感,教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游戲中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不直接參與,而是給幼兒創設良好物質材料的同時,鼓勵幼兒學會自己克服困難。
5.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正確使用語言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接觸到的詞句往往伴隨著具體的事物和動作,這便于幼兒建立音義之間的聯系。同時,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是反復出現的,這有利于加深幼兒的印象和理解。所以我們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隨機的語言教育發現幼兒語言發展中的問題,如發音不準、用詞不當等可及時通過示范對幼兒進行糾正。
作者單位:河北廊坊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