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面對同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人由于思維方式不同,運用策略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認識。這種差異正好提供了學習活動中的優(yōu)勢互補,使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活動能夠切實的進行。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的協(xié)作交流,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探究氛圍。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課堂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征是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教師角色,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以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為例,學生已經有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主動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可是許多學生往往還是消極地等待教師對圖形的移、拼和講解性的公式推導,盼望的僅僅是計算公式的最后觀望,以便憑借公式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根本不愿意再研究第二種、第三種推導方法,所以教師只有真正給學生一片藍天,才能使學生少一份依賴和盲從,多一份自信和主見。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始終和學生誠心實意地交朋友,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21世紀是高科技競爭的時代,除了人才的素質外,還取決于人們相互間合作。合作學習有助于讓學生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削弱“單打獨斗”的消極負面影響。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巧妙設計了一個合作學習的情景:發(fā)給每人一張形狀大小相等的三角形紙片,讓學生去剪拼已學過的圖形,在多數(shù)學生感到有困難的情況下,我啟發(fā)讓同桌兩人把圖形湊在一起拼一拼,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于是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活動就自然展開了。
三、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問、學生答是常用的教學形式。老師提問后,一個答錯了,再問另一個,答對了,就算全班都懂了,其實這一問題既不意味著所有的學生都懂了,也不意味著此問題唯有一個答案。這種強制、封閉的教學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容易養(yǎng)成學生服從、保守、循規(guī)蹈矩的人格特征。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我盡量克服以上這種教學弊端,減少整齊劃一的要求,對同一個問題注意用“誰還想說”“誰還有不一樣的方法”等話語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別出心裁”。例如,我在數(shù)學《常用的計算單位》的整理與復習時,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集體交流。李麗同學問,王柯從家到學校有多遠?有的回答是500米,有的回答是900米,有的回答是50千米時,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認為該同學說的不符合實際,這時該同學補充說,如果王珂考上酒泉師范,從家到酒泉有50千米。全班同學都鴉雀無聲,一致認為有道理!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不守舊于框框,不拘泥于形式,有獨到的見解,變換的思維,更新的方法,才能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一時的培養(yǎng)。
四、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機會和素材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使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場所,”是新課改課堂教學改革追求的目標。除了全班集體探索之外,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我讓學生通過同桌互學、小組合作的形成(下轉第170頁)(上接第169頁)交流學習,探索規(guī)律性的知識,探究規(guī)律性的實驗操作,研究階梯策略以及互相評價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協(xié)作交流的機會,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高效參與。除此之外,我注意給學生提供探究問題的素材,以知識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去滿足他們好勝、好奇、好表現(xiàn)的心態(tài),在“求同”思維的基礎上鼓勵他們的“求異”思維。像設計開放性應用題,都容易激發(fā)學生探究行為的產生。如,老師提供給學生:“2、4、6、8、9、10”六個數(shù),要求學生從中找出與眾不同的一個數(shù)。如果在學生獨立學習的情況下,許多學生往往能找到“9是唯一的奇數(shù)”就滿足了,但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中,就能聽到其他同學不同的見解,“10是唯一的兩位數(shù)”“2是唯一的質數(shù)”“8可以分解成4個2連乘積的形式”等等。同時,合作交流、討論的過程又是學生認識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是學生的思維從“發(fā)散”到“聚合”的轉化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也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良好學習心態(tài)的形成,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競爭意識和健康的競爭心態(tài)。
總之,只有在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代替學生學習,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才能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友好、和諧的探究合作氛圍,才能增加合作交流的機會,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協(xié)作交流,合作創(chuàng)新,才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塔縣金塔鎮(zhèn)西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