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科技下鄉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和農民的歡迎,每年一些科技部門、農技部門和一些化肥農藥廠家,都要派農業技術人員到農村巡回演講。給農民講課,向農民宣傳農業知識,傳授農業技術,送科技下鄉這種形式受到農民的廣泛好評。一些廠家也專門設了農化部,組建農化隊伍下鄉為農民講課。為推廣農資產品,提高廠家效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面對農民這個特殊的群體,如何給農民講課?筆者由于經常應邀下鄉講課,在實踐中積累了一點經驗,探討和摸索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語言風格。我認為農民講課,比給學生講課難度要大,給農民講課應以樸實、形象、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用真情實感去打動聽眾,說服聽眾,真正達到不是我讓你要,而是你想要的效果。通過語言藝術去增強說服力,達到宣傳效果。
概括起來講,給農民講課要做到“六要”:
一、要言之有物
要有內容,首先要做到內容豐富。能讓農民學到知識和使用的技術。這就要求演講者平時多學習、多實踐、多積累。
二、要言之有理
要能說出道理,要把“為什么”講明白。如為什么要采取這種辦法來種地?為什么要用這種肥,而不用其他的肥?為什么要用這種藥而不用其他的藥?把為什么講明白。
三、要言之有據
農民相信事實,喜歡聽有根有據的話,不愿聽那些云山霧罩不著邊際或沒根沒據的話。為農民講課最好能用農民身邊的事例來證明你講的道理是正確的。
四、要言之有情
農民是最樸實的,講演者向農民傳播農業技術,要讓農民接受你的觀點,就要自始至終,以一個“情”字貫穿演講的始終,用動情的語言去打動聽眾,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只有真正地與農民融在一起,站在農民的角度講話,才會打動聽眾,才能起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五、要言之有序
講話是一門藝術,先講什么,后講什么,什么地方重點講,什么地方略講,都應提前安排。整個演講過程,如同一篇上好的文章,層次安排要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講話要符合邏輯性。如同樣都是講番茄,從大的部分可分為:番茄的用肥、番茄的日常管理、番茄病蟲害防治。要講這三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側重:如講番茄用肥,主要是講肥料的選擇、肥料的科學使用、番茄的需肥特點、各種肥料的不同用途等;講番茄的日常管理,可從育苗、移栽、開花、結果幾個關鍵時期按順序去講;講病蟲害的防治,主要講病、蟲、草害以及如何科學用藥,如何防治病害。且不可講著化肥又去講農藥、講著農藥又去講種子,還沒完根又去講果,果沒講完又去講根。這樣順序雜亂,農民聽不明白。你要講什么,講課者講話沒有邏輯性,或者邏輯性不強,都會影響宣傳的效果。
六、要言之有趣
農民聽課有很大的隨意性,農民為啥要聽你講,他愿聽則聽,不想聽則走,所以,演講一開始,一定要使你講的話有趣味。應該說多數農民目前文化程度還比較低,特別是在農村一些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種地的農民多數是中年以上,即40歲以上的農民,并且家庭婦女占一多半。他們缺乏文化基礎和專業知識,面對這一群體,演講者就不能講太深奧的道理,最好用有趣的語言,講的深入淺出,寓教于樂。要增加演講的趣味性,可以多用農民的俗語(俗話)、諺語、順口溜,在演講中可以不時穿插幾個有趣味的小故事,與話題有關的小笑話。多年的講課實踐證明,趣味性是吸引農民、打動農民、調節會場氣氛的一劑良藥,對提高宣傳效果,提高演講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面對農民講課還應注意一點:除了講之外還要演,特別要用好自己的肢體語言,有時一個手勢、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可以增加你的說服效果,所以,講演者要講和演同時進行,爭取用形象有趣的語言打動聽眾。
(編輯: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