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水多,是各種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發期,噴施農藥防治必不可少,因此是一年中噴灑農藥最多的時節,但由于氣溫高,施農藥頻繁,又很容易出問題,筆者在基層調研中發現,很多農民在給農作物施藥時一直沿用傳統的方法,用藥量大,配比不合理,由于使用方法不當,不僅造成大量的農藥浪費,而且效果不佳,甚至一些農民用了多種農藥也沒有治好蟲,有的說不知是害蟲“進化”了,還是藥劑假了,因此對夏季施用農藥應引起注意。
害蟲防治難的原因
1、害蟲抗藥性增強
農民所說的害蟲“進化”,也就是其產生了抗藥性。很多情況下,一種新藥剛面市的時候,效果很好,可連續用上兩三年,效果就不明顯了;對一種害蟲總是用一種藥劑防治,剛開始效果可能很好,慢慢就不管用了,這就說明該害蟲對該藥劑產生了抗性。對此,為避免害蟲產生抗性,要注意將各種殺蟲劑輪換使用,防止害蟲對某一種農藥產生抗藥性。
2、高溫噴藥
有的農戶以為溫度越高,噴施的農藥水分就會很快蒸發,農藥附在農作物的葉面上,不會滑落到地上,因此噴施農藥殺蟲效果就越好,其實這種想法是一廂情愿的,夏季正值高溫強光時,害蟲大部分已經停止活動,躲于陰涼背光處,而農民在噴施農藥時,大都是落在農作物的表面上,陰涼處農藥很難噴施到,再加上在高溫下農藥揮發損失大,藥性分解快,因此此時噴藥藥效反而降低。
3、防治方法不對路
莊稼里出現蟲卵和很少的害蟲,往往引不起農民的重視,而等害蟲長大了,莊稼被害蟲吃得“千瘡百孔”時,很多農民才重視起來,噴灑農藥也見效慢了,其主要原因是蟲齡越大,抗藥能力越強。一般來說,害蟲進入了5~6齡期,不僅具備了較強的抗藥能力,而且活動范圍擴大,加大了用藥防治的難度。這種注重成蟲的防治而忽視卵和幼蟲的防治方式,這也是很多地方造成害蟲難防治的原因。
采用對策
1、了解害蟲的生活習性
在防治某種害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該害蟲的習性。如有些害蟲喜歡潛藏在植株葉片背面,在噴藥時就應以葉片背面為主,還要注意噴霧要細。噴霧器的噴片要定時更換,因為時間長了噴出的不是霧而是水,這樣以來防蟲效果會大打折扣。另外,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噴藥時加點黏著劑,如加點中性洗衣粉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適時防治
大風、大雨天不要施用農藥,不僅不利于防止病蟲害,而且還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晴天施用農藥要避開中午高溫,最好是在晴天上午8~10點(露水干后)、下午5~7點(日落前),趁害蟲活動旺盛時噴藥,而且每次施農藥不要超過3小時,這個時間里不僅可以防止人畜中毒,也能防農作物因高溫造成藥害。對害蟲防治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害蟲3齡期前是用藥防治的最佳時期,此時用藥防治,藥效最佳。
在關注殺成蟲的同時還有注重殺蟲卵和幼蟲,在用藥時應混配內吸殺卵藥劑,如防治白粉虱,可用啶蟲咪混加噻嗪酮殺蟲殺卵進行防治。
(編輯:宋江倫 sjlun10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