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葉病毒病
病害類型
為種子和蚜蟲傳播的病毒病害。
難防指數 ★★★★
難防原因
① 病毒病害,缺乏有效防治藥劑;
② 缺乏高抗品種,多數品種感病;
③ 診斷困難,防治重視不夠。
防治技術
主要是做好防治蚜蟲工作。侵染大豆病毒在田間流行主要通過蚜蟲傳播,傳播田間病毒又主要是遷飛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傳播,因此可采取避蚜或驅蚜措施。目前最有效方法是用銀灰色薄膜覆蓋土層,或苗期用銀灰色薄膜條間隔插在田間,有驅蚜避蚜作用,可在種子田使用。大豆后期發生蚜蟲,應及時噴施殺蟲劑,并應注意幾種殺蚜藥劑交替使用,防止蚜蟲產生抗藥性。
豆莢螟
難防原因
①缺乏高抗品種,多數品種抗性較差;
②有利于降低蟲害為害的種植制度很難較大面積推行;
③藥劑使用單一,產生較強抗藥性。
化學防治
應采取“治花不治莢”的藥劑防治策略,于作物始花期噴第1次藥,盛花期噴第2次藥,兩次噴藥間隔為7~10天,重點噴蕾、花、嫩莢及落地花,連噴2~3次。藥劑可選用BT乳劑+2.5%溴氰菊酯乳油(10:1)1000~15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5%氟蟲腈膠懸劑25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均用1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刺兒菜
難防原因
① 單株繁殖能力強,5~9月間均可出芽生長;
② 根芽繁殖能力極強,根質脆易斷,用人工挖除很難除清;
③ 多年生根莖的根系深、抗逆性強,加大除草劑劑量時作物易受到藥害。
化學防治
苗前施藥: ①48%廣滅靈2.0~2.5升/公頃(最好拱土期施藥);②80%闊草清60~75克/公頃;③70%大豆歡2.0~4.5升/公頃;④72%2,4-滴丁酯750毫升/公頃+48%廣滅靈1.0升/公頃。
苗后施藥: ①48%廣滅靈1.0升/公頃+48%排草丹1.2升/公頃+噴液量1%的藥笑寶或信得寶或快得7;②48%廣滅靈1.0升/公頃+25%氟磺胺草醚1.0升/公頃+噴液量1%的藥笑寶或信得寶或快得7;③48%排草丹3.0升/公頃+噴液量1%的藥笑寶或信得寶或快得7。
也可在大豆3~5片復葉期,最晚在大豆初花期前,刺兒菜大部分3~6片葉時,用41%草甘膦250毫升 加水2.5千克,涂抹刺兒菜頂心。
內容連載(五)
《主要作物疑難病蟲草害防控指南》
作者 /李洪連
出版社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10
定價 /146.00
內容簡介
近年來,隨著農田用藥量的不斷增加,部分病蟲害產生了較強的抗藥性,一些農田雜草群落發生變化,甚至演變成惡性雜草,常規的防治方法已不見其效,再加上原本很難防治的病蟲草害,諸多問題成為農業增收的絆腳石。鑒于此,本書系統介紹多種疑難病蟲草害的解決方案,并穿插植保專家在田間地頭解決植保問題的大量實戰案例,成為國內最實用、最生動、最適合農藥推廣者的植保教科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