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腐爛病的病癥
果樹腐爛病又稱爛皮病、臭皮病等,世界各地均有發生。腐爛病主要危害樹的枝干。幼樹和苗木也可被害,但發病較少。發病初期從外表不易識別,如果掀開枝干的表皮,可見到暗褐色致紅褐色濕潤的小斑或黃褐色的干斑,有時,內部病變面積已較大了,而從外部仍不好識別。受害較重時皮層腐爛壞死,用手指按下即下陷。病皮極易剝離,爛皮層紅褐色,濕腐狀時有酒糟味。發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縮,變黑褐色下陷,并在上面產生黑褐色小點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為再發病的傳染源。除侵染枝干外,有時也侵染果實。果實上病斑癥狀為暗紅色的圓形或不規則形,有輪紋,邊緣清晰。發病部位腐爛軟化,略帶酒糟味,病果表皮易剝離。
果樹腐爛病的影響因子
腐爛病菌是一種弱性寄生真菌,病菌侵入植物體后,分泌有毒物質,殺死細胞,接著菌絲體不斷地向縱深擴展,使皮層組織呈腐爛狀。該病菌可浸染蘋果、梨、桃、櫻桃、梅、柳、楊等多種落葉果樹與闊葉樹種。病菌侵入樹體后,通常不立即致病,而是潛育著。以后致病與否,主要取決于寄主的抗病性。何謂寄主的抗病性,那就是寄主的細胞活化程度,何謂細胞的活化程度,那就是細胞壁、細胞質、細胞器、細胞膜建制良好,并有必要的連續養分與水分供給。如果植物體缺鈣,就會影響細胞壁的建造,如果細胞壁疏松,便會導致細胞自身與細胞之間構架勢能減弱。水分不足,就會影響養分的傳送與細胞質、細胞器等對養分的吸收與轉化。如果整體細胞活力較強時,不會發病。經調查,蘋果枝條帶菌情況幾乎是百分之百。而帶菌率隨樹齡的增高而增加。生長正常的枝條,一般不發病。當樹體或局部組織素衰弱時,腐爛病菌便會由潛育狀態轉為致病狀態。從生產上看,早春從樹體水分流動到展葉期間,秋季從樹體開始轉入休眠時,為病斑出現旺盛期。隨著樹體進入旺盛生長期,抗病力逐漸增強,發病轉入低潮。
通常果樹進入結果期后,腐爛病開始發生,隨著樹齡的增加和產量的不斷提高,腐爛病會逐年增多,在正常管理情況下,樹體負載量是左右發病的一個關鍵因素。連年結果,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如果養分供給不足,必然招致腐爛病的發生。經實際調查,枝條含水量80-100%時病斑擴展緩慢,枝條含水量67%時病斑擴展迅速。冬季修剪時,修剪過重,傷口過多,又未及時消毒保護等,有利于病害發生。凍害、冰雹都會使樹體受傷害而加重腐爛病的發生 。
果樹腐爛病的防治藥劑和防治方法
目前,防治腐爛病的藥劑有福美胂、腐必清、腐爛敵、菌毒清、腐殖酸砷、腐殖酸銅、平腐靈、滅平腐、四美素,過氧乙酸、強酸、強堿等。
殺死腐爛病菌極為容易,而提高細胞的活化能力至關重要,也是治愈此病的關鍵所在。以往,較注重的是殺菌,藥劑的主要成分多為福美胂,雖然加有腐殖酸等營養成分,然而通過傷口增加營養物質并不能提高細胞的活化能力。過氧化氫等強氧化劑雖然可將表面細菌殺死,直觀效果明顯,起沫發泡的,其不足為無內吸性,持效期太短,約2小時左右,由于強氧化劑對細胞及細胞器損傷較重,結果不理想, 強酸、強堿也不理想。因為在殺死病菌的同時對寄主的損傷也較大。而采用以下八法,既可以殺死腐爛病菌,又可以提高細胞的活化能力。果農朋友不妨一試:
一 、敷泥防治法
取新鮮泥土用清水拌勻(以手捏成泥團能粘附樹皮即可),涂抹在果樹病疤5厘米處,每隔1周再涂抹1次。
二、燒堿防治法
用燒堿原液加5倍水涂抹患處及周圍0.5厘米處健康樹皮,涂后3天患處干桔、萎縮、變硬,10天后周圍健皮形成愈傷組織。無副作用,成本低。
三、.堿水浸漬法
將食用堿面與水按1:5的比例配成堿溶液。將病疤刮凈.用小刷子將堿水涂抹在病疤上及周圍超出病疤5厘米以上處. 使堿溶液充分進到樹皮內。然后用塑料薄膜包嚴扎牢,10天后再進行1次,半年后解除塑料膜。此法治愈率在85%以上。
四、鹽水浸漬法
把濃度為2.5%的食鹽水煮沸,晾涼備用。刮除病疤,于3~4月或8~9月,用鋒利刀具將果樹枝干上的病疤壞死樹皮全部刮掉,使刮過的病疤四周無病組織,將病疤周圍的樹皮切成45~60度的斜面。用刷子將鹽水涂抹在刮后的病疤上,其涂抹范圍要超過病疤2厘米。刮一處.涂一處,半個月后再涂1次。
五、蒜液殺菌法
將大蒜搗成蒜泥,按1:1的比例加入10%食鹽水制成蒜液。將病疤刮凈,用小刷子或毛筆將蒜液涂在病疤上。周圍超出病疤3~5厘米。10天后再涂1次。此法治愈率90%以上。
六、煙堿合劑防治法
取工業堿3千克對水50千克。配成堿水液,加入剪碎的干煙梗2.5千克密封3天即為煙堿合劑。用刀刮去果樹腐爛皮層,將煙堿合劑涂于患處。連續涂抹幾次。
七、辣椒酒防治法
取尖頭紅辣椒(新鮮辣椒更好)50克,切碎放入500克白酒中。密封半個月后使用。將果樹腐爛部位的病組織刮除,并超出病斑邊緣1~1.5厘米。傷口要求光滑。用辣椒酒涂抹,1周后再涂1次,至愈為止。
八、抗菌劑涂抹
可采用843康復劑原液或402抗菌劑50倍液,刮凈果樹腐爛傷口后涂抹于創口,連續涂抹數次,待病愈后停止。
(編輯: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