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吉林省農委調查發現,近期玉米蚜蟲發生較重,防治當急。
玉米蚜蟲屬重大農作物蟲害之一,寄主范圍廣、繁殖代數多、危害重,是玉米病毒病害的主要傳播者。在玉米開花授粉階段,蚜蟲的為害使玉米雄花敗壞授粉不良,形成不孕果,同時蚜蟲刺吸玉米汁液使玉米早衰甚至枯死,排泄的蜜露粘著在玉米葉片上影響光合作用,造成產量下降。
一、發生特點
1、發生時間早,蟲量大。玉米蚜蟲歷年發生期在9月上旬,而今年提前在7月下旬,比往年偏早40天左右。
2、發生區域廣,危害重。不論是山地梯田還是川旱地、全膜覆蓋玉米或半膜覆蓋玉米均有蚜蟲的危害。
3、避風向陽地塊比背風地塊發生較為嚴重。
4、山地梯田比川旱地嚴重。
5、溫暖河谷區比關山區嚴重。
二、防治措施
玉米蚜蟲為害高峰期是在玉米孕穗期,噴藥防治比較困難,干旱年份危害損失較大。為此,特推薦幾種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1、心葉期兼治。玉米心葉期,每畝(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顆粒劑1.5~2千克撒于心葉內,或15%樂斯本顆粒劑300~500克/畝(667平方米),按30~40比例拌細沙土均勻撒于心葉內,防治玉米螟,兼治玉米蚜蟲。
2、毒沙土防治。每畝(667平方米)用40%樂果乳油50毫升,兌水500升稀釋后,伴15千克細沙土,然后把伴勻的毒殺土均勻地撒在植株心葉上,每株1克,可兼治玉米螟。
3、藥劑涂莖法。在玉米蚜蟲發生初盛期,采用40%氧化樂果乳劑100倍液用毛筆或棉絮蘸藥液涂抹在玉米果穗以上1-2節上,每株玉米涂藥寬為7-10厘米。
4、“毒麥稈”插入心葉熏蒸蚜蟲。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此時為玉米蚜發生的初盛期),用40%氧化樂果乳劑和80%敵敵畏各0.5公斤,對水50公斤,配制成高濃度藥液,再將剪成8厘米左右長的麥秸放入藥液中浸泡1小時便制成“毒麥稈”,取出后每株玉米心葉內插入3根“毒麥稈”,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以上兩種方法還可兼治玉米紅蜘蛛、葉螨等多種害蟲。
5、噴霧防治。玉米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蟲的關鍵時期,當百株有蚜4000~15000頭,有蚜株率50%以上時,用BT乳劑1500倍液;或25%天達滅幼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15%輝豐用知樂1500~2500倍液;或20%喜雕(啶蟲瞇)3000~45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或25%阿克泰500~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防治。同時為了提高防效和增加玉米抗逆性在兌藥的同時,加入展透、彈指間等助劑和加入云苔素、植物龍、磷鉀動力等葉面肥料。
6、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100克、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20~30克或40%氧化樂果乳油50毫升,加水40~50公斤噴霧。
(編輯: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