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競爭領域、知識密集型領域,失敗的機會成本很大,尤其應該注意有意識的學習。
2008年秋季,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業家(EMP)課程正式開課,首批30名學員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還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中小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該課程的編排細分為六大階段:創立階段、發展階段、治理階段、融資階段、上市階段、擴張階段,正對應于創業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該院副院長魏煒對此頗有心得。
《創業邦》:這個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其他商學院有何不同?
魏煒:我們注重案例討論、企業現場調查,尤其關注世界金融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在師資方面,理論深度和實踐經驗的廣度是我們挑選教授的兩把標尺。我們也聘請企業家做授課老師,但沒有邀請明星企業家,而是選擇那些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成功的企業家,因為他們的成功經歷與現實的創業環境結合得最好,更有利于學員做借鑒。

我們十分注重培養學員的創業精神。首先,從學員的挑選上,我們選擇具備創業精神、素質、愿意接受創業學習的人。我們看中的不是這些企業的現有規模,而是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其次,在課程設置上,我們按照創業型企業的發展歷程設置,就是希望這樣可以幫助企業分析現實狀況,伴隨企業一同成長,最后為他們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幫助學員嫁接各種社會資源,幫助他們建立、尋找、評估各種社會資源,選擇合作伙伴。
《創業邦》:您認為創業者是否是天生的?
魏煒:我認為,首先要弄明白創業的內涵,創業到底是行為還是結果?不同的內涵下,結論是不同的。
如果從“行為說”,誰都可以創業,創業行為應當鼓勵,例如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孟加拉國的尤努斯從1976年開始,不斷借錢給赤貧農婦,創建孟加拉鄉村銀行。而且他規定了特有的貸款原則:不用任何抵押,窮人也能貸款;乞丐也能借錢,貸款的償還率高達99.02%。他證明了:窮人也能創業,創業是人類激情中的普遍因子。
如果按“結果說”,創業成功必須需要一些后天的因素。先天因素是成功創業者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后天的努力與機遇非常重要,社會環境、自我的管理、創業能力的培養等,都是創業成功的因素。一句話:我們承認先天因素,但更注重后天努力。
《創業邦》:您認為創業者應該具備哪些特質?是否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
魏煒:我個人認為,創業者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特質:
要有超人的沖動。這是一種本源性的因素,可以分為被動的>中動和主動的>中動兩種。被動的沖動指的是那些在強大的生活壓力下,為了生機而被“逼上梁山”的創業者;主動的沖動指的是那些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創業者。
具有危機感。這種創業者大多呈現出自我保護型的性格特征。比如,比爾·蓋茨總提到的一個夢境,夢見自己被一群人推倒在地,眼鏡被碾碎。這種危機感讓他寢食難安,從微軟對競爭對手殘酷的打壓手段也可以感受出來,并已深深地影響到了微軟的企業文化。
具有有效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能力,例如感悟能力、技術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分析診斷能力等。這些大部分可以通過學習來實現。
我們要弄明白,學習是幫助創業者成功的一種方法,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成功的要素。在這個大前提下,可以將學習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實踐中自我學習,創業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自我不斷總結的學習過程;一種是有意識的學習,尤其是在高競爭領域、知識密集型領域,失敗的機會成本很大,尤其應該注意有意識的學習,可以降低失敗的概率。
《創業邦》:從創辦企業之前到企業進入發展期之后,創業者應該如何修煉自己?
魏煒:創業本身就是創業者人生修煉的過程,我認為創業者尤其應該注重修煉自己的道德倫理。人格不完善、道德不高尚的人是不能支撐基業長青的,我很喜歡《論語》里的一句話:“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這是我對廣大創業者的衷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