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研究綜述

2009-04-13 03:29:04李飛龍
桂海論叢 2009年2期

(中共中央黨校, 北京100091)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簡介:李飛龍(1981-),男,江蘇東海人,中央黨校中共黨史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摘要: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文章從社會問題的界定和分類入手,對建國初期的結構性社會問題、變遷性社會問題、越軌性社會問題、社會心理性社會問題四類進行了總結,探討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理論視角、資料的選取和研究方法。

關鍵詞: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社會變遷

中圖分類號: C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9)02-0094-06

隨著國史研究的深入和研究領域的開拓,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也日漸進入研究者的研究視野。近年來,關于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研究已有不少有價值的成果出現,深入的研究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吸取社會問題處理的經驗,對現實生活中社會問題的處理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本文擬對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作出總結,為以后的社會問題研究提供一種脈絡。

一、關于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Social problems),在西方國家也翻譯為社會病態、社會解組、社會反常或社會失調等。社會問題是一種社會狀態,這種社會狀態偏離社會公認的正常狀態,影響到社會功能的發揮和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需要社會努力才可以解決。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則是新中國成立初始,國家和社會在新舊制度交替所面臨的偏離正常軌跡的社會狀態。

研究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主要是李立志和師吉金,他們將社會問題置于社會史的研究范疇之內,在對社會史的分類研究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對社會問題的界定,但是他們研究的出發點又有很大不同,李立志從小社會史的視角,認為社會史包含社會結構、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 [1]。在研究社會結構、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時,分析了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產生、解決及啟示。而師吉金則是從大社會史的視角,認為社會問題不僅是風俗習慣的社會史,更是經濟、政治、科教、人口婚姻家庭、階級階層、生活方式、社會心態的社會史 [2],在分析經濟變遷、政治的重建與整合、教育科學文化發展、階級階層分化組合、生活方式變化、社會心態與意識形態徹底改變的過程中,將社會問題的范圍也推向了更廣泛的領域。

對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分類研究多是按照社會學中對社會問題的分類視角來界定的,所以先將社會問題的分類作簡單的概述,再對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分類作出評述。

對社會問題的分類主要有幾種:

1. 兩類法:墨頓與尼斯特在1978年合編的《當代社會問題》中講社會問題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偏差行為,包括犯罪、青少年犯罪、精神病、吸毒、自殺、娼妓;其二是社會解組,包括世界人口危機、種族關系、家庭解組、社區解組、都市交通問題、災難等,這種分類收到了當時流行的社會解組論的影響。

2. 三類法:1978年,喬恩?謝潑德與哈文?沃斯在所著的《美國社會問題》中分類是結構性社會問題之一、結構性社會問題之二、過失性社會問題。他們將結構性社會問題一分為二,主要是為了區分結構性社會問題的狀態,一種為原發性狀態,如貧富兩極分化、偏見和種族歧視、教育不平等。另一種為產生變化的價值觀,如家庭問題、人口問題、環境問題等 [3]。

3. 四類法:我國著名社會學家孫本文在《現代中國社會問題》一書中的分類是,家庭問題、人口問題、農村問題、勞資問題 [4]。這種分類偏向于社會上的具體問題,尤其是勞資問題更是當時中國工商業發展所面臨的必然問題。

4. 五類法:蘭迪士在1959年出版的《社會問題和世界》一書中將社會問題分為五類:個人調適的失敗、社會結構的缺憾、個人對適應的失敗、政治經濟問題、社會政策制度的失調。

以上的分類還有很多種,主要是根據社會問題產生的原因、社會問題的主題、社會問題的個體性或群體性、社會問題的分布領域、社會問題的性質等標準。南京大學朱力教授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將社會問題分為結構性社會問題、變遷性社會問題、越軌性社會問題、道德性社會問題四類 [5]。這種分類的前三種在建國初期社會問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道德性社會問題則比較少見,代以社會心態方面的社會問題,主要表現在社會制度的更迭導致的社會心理變化。

李立志從社會問題研究的角度,把建國初期可以構成社會問題的客觀事實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舊社會的遺留物,雖然新社會得以建立,但是社會問題存在著生存慣性,使得一些產生于舊社會的社會問題依然存在,如娼妓問題、煙毒問題、盜匪問題等,同時還有舊社會遺留的通貨膨脹問題、勞資問題等。第二類,是新結構、新規范取代舊結構舊規范社會轉型時期,舊結構、舊道德喪失了合法地位,而新結構、新規范的建立和得到普遍認同有一個相對遲緩的滯后期,由此帶來了社會某些方面的失調,如婚姻家庭問題、農業合作化運動中農民宰殺牲畜破壞生產力的問題等。第三類,由新結構、新體制帶來的社會失調,如社會流動停滯、二元結構等由計劃經濟模式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這個分類從新舊兩種事物更迭的角度對新中國這一時期的社會問題進行了劃分,同時他認為社會問題包括客觀事實和主觀認定兩個方面,社會結構是影響社會成員認定社會問題的重要因素 [6]。

二、研究涉及的主要領域

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紛繁復雜,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權和初掌國家政權的中國共產黨都面臨很大的困難,學術界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對這一時期的各個社會問題的處理和經驗的總結上。

(一)建國初期結構性社會問題

這類社會問題主要不是由于個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某些制度性、政策性的因素或者社會發展中的不可逾越的階段引起的。這樣的社會問題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只是在建國初期更具有代表性。主要有腐敗問題、就業問題等。

腐敗問題是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特別是對徹底反腐經驗與啟示的研究更為深入,鄭文改認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反腐敗斗爭的歷史經驗有全黨的高度重視、對群眾的依靠、措施的具體明確和提倡節約相結合 [7]。張壽春認為當時反腐敗成功的經驗主要有防范工作扎實、領導示范作用、思想教育到位、處理腐敗嚴厲、監督機制完善等 [8]。彭付芝認為建國初期反腐敗斗爭的成功經驗是廣泛的社會宣傳、有利的社會輿論、黨的堅定態度和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 [9]。

還有學者從“三反”這一事件入手,分析建國初期的反腐敗工作和歷史經驗。葉美霞從“三反”的機制、手段、方針的研究總結,指出反腐敗與黨的建設的關系、反腐敗與領導的關系、反腐敗與群眾的關系都十分的密切 [10]。王永恒也同樣指出了這些關系的所在 [11]。

失業問題是當時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關系百姓能不能吃飽飯和政權穩定的根本問題之一。程連升通過對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次失業高峰的描述,分析了第一次失業高峰形成的原因,概括了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同時指出這次處理失業高峰的寶貴經驗 [12]。他還指出這一時期的失業是結構性失業,他分析了結構性失業產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及經驗啟示 [13]。李新慧在《論建國初期失業的治理及啟示》一文中將失業人群分類論述,主要分為三類:國民黨政府的遺留人員,城市中的工人和知識分子 [14];她在《建國初期黨和國家的就業政策探析》一文中不僅指出了就業的成功經驗,而且指出盲目追求就業人數和就業規模的不足之處 [15]。

李占才從建國初期共產黨的思想觀念出發,著重指出了共產黨人有六個方面的就業觀:主張全面就業,就業問題主張統一調度勞動力,就業問題城市重于農村,主張發展生產解決就業,“三個人飯五個人吃”的“高就業”、“低效率”式的擴大就業觀,宣傳勞動光榮思想、鼓勵勞動者熱愛勞動、努力生產 [16]。謝濤通過南京市個案的分析,分析了建國初期中共治理城市失業問題的對策,主要是對共產黨政策詳細過程的描述 [17]。

(二)變遷性社會問題

這類社會問題主要是社會發展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變遷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伴生現象,在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和工業化建設中,這些社會問題與政治、經濟問題交織在一起,更具有復雜性。主要有城鄉差別的二元結構問題、社會救濟問題等。

現在學者主要是對城鄉二元結構進行研究,對建國初期的城鄉二元結構的研究主要是和當時的戶籍制度、經濟制度的確立以及主管經濟工作領導人等方面的研究聯系在一起。

對于建國初期的城鄉交流,趙夢涵認為就是因為建國初期推銷農副土特產品,才擴大了城鄉交流,給當時的農業帶來了勃勃生機,帶動了城鄉市場的繁榮和整個經濟與財政的發展。分析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自覺性,按產銷關系辦事,采取多樣化的市場形式,以多元化的籌資、采購體制才是解決好城鄉關系的根本 [18]。遲愛萍在考察新中國成立前后中財委時認為,在中財委的領導下城鄉交流在穩定的環境中進行,1950年的工商業調整又推動了城鄉交流的發展 [19]。龐松在研究陳云與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經濟轉型的關系中指出50年代的經濟結構轉型中,陳云注重統籌兼顧,為社會經濟轉型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較為穩定的環境條件 [20]。

陳廷煊則考察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城鄉物資交流、物價政策與市場管理等情況,用于說明當時的城鄉二元狀況 [21]。付春從建國初期中國城市化進程這一角度來闡釋當時的城鄉二元結構,他認為在“一五”期間,產業結構、積累方式等左右中國城市化的經濟框架已經形成,同時也初步形成了二元社會結構的大致框架 [22]。

社會救濟問題也是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陳志霞研究建國初期上海地區的弱勢群體救助問題,從中提煉出黨和政府對社會救助的經驗和啟示 [23]。王光霞論述了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人對乞丐問題的治理,指出在措施上中國共產黨采用與貧窮現象斗爭,與各種疾病斗爭,與各種庸俗文化作斗爭的方法,使得建國初期的乞丐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處理 [24]。李小尉探討1949 年至1953 年新中國政府對于乞丐的救助政策與成效, 從一個側面來審視新政權給社會帶來的變化 [25]。韓勤英和蘇峰考察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北京的失業知識分子救濟,分析了失業知識分子救濟政策與狀況,說明了救濟的過程,最后對實施的效果進行考量與反思 [26]。郝先中則是對上海失業知識分子進行了研究 [27]。

在社會救濟的過程中,社會強調反對浪費和增產節約。王東認為建國初期的嚴峻形勢和財政問題、抗美援朝、社會主義資金積累、政黨和政權的合法性建設是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主要原因,同時認為在運動中忽視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忽視制度機制和政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急躁冒進的思想使得建國初期的增產節約運動存在不足之處 [28]。李占才重點分析工商業界的經營管理思想,指出節約思想是經營管理思想的重要方面 [29]。

這方面的研究也成為碩士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初始的研究者大多從個案出發,結合本地區社會轉型、制度變遷的實際,對變遷性社會問題進行了細分的探討 [30]。

(三)越軌性社會問題

這類社會問題主要是由個人行為的偏差造成的,誘發的主要原因是個人。建國初期的黃賭毒問題、封建迷信問題、黑社會和經濟犯罪問題等。這個方面的成果最為豐富,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撰寫了大批論文。主要有諸羽的《割除毒瘤——共和國首次禁毒禁娼述實》 [31],蔣秋明、朱慶葆的《中國禁毒歷程》[32],馬維剛編的《禁娼禁毒》 [33],馬模貞主編的《毒品在中國》 [34],蘇智良的《中國毒品史》等[35]。

鄭艷鳳在分析建國初期的禁煙毒斗爭時認為黨和政府在貫徹實行各項法規時,重點進行了禁種、禁運、禁售、禁吸等方面斗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過禁毒斗爭,消除了中國社會存在了近兩百年的惡習,對其它社會問題也起了促進作用。禁毒斗爭有力地證明了黨和政府能行之有效地治理社會問題 [36]。董向前利用河北省檔案館的資料對河北省的禁煙禁毒斗爭進行了論述。河北省僅僅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基本消除了省內延續上百年的種植、販運和吸食毒品的現象,解決了舊中國歷屆政府無法解決的煙毒泛濫問題,樹立了“無毒省”的形象,并分析了成功的主要原因 [37]。

(四)社會心理性社會問題

這類社會問題主要是由社會心態和意識形態的轉變造成的。新中國成立以后,就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國家建設的社會心理傳播給社會大眾,這就與社會大眾原有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心態產生了沖突,從而引起社會問題。

美國學者弗里曼等從中國河北省饒陽縣的一個村莊入手,從基層社會的角度,展示農村社會在構建新體制的政治網絡中所面臨的問題,如何鏟除固有的私有財產、習俗和市場以及與共產主義價值觀不一致的觀念[38]。閻云翔則從中國東北的一個村莊,通過愛情、家庭和社會的關系表達了農村社會所產生的問題 [39]。

有些研究是從政府的角度分析社會心態和意識形態轉變產生的問題,并指出了黨和政府在處理問題時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崔曉麟在研究建國初期知識分子的社會心態時就認為知識分子有“超政治”和“超技術”的超然無謂心態;有懷疑、等待、觀望的心態,有無所適從心態 [40]。這些心態都是當時所存在的社會問題。

建國初期治理社會心理性社會問題重要一點就是和意識形態建設相結合。建國初期流民、乞丐、妓女、賭徒等社會群體占據著很大比例的人口,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成效也是衡量共產黨執政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黨和政府在對他們生活問題進行解決的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意識形態的建設。治理社會問題中的意識形態改造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其一,改造舊的社會意識形態。把社會問題看作是舊社會制度的產物,因而治理社會問題往往被賦予改造社會意識形態的意義。如在治理娼妓問題時,第一步就是啟發妓女訴苦,引導她們認識舊社會的罪惡和受苦的根源,同時通過談話教育,幫助她們糾正頭腦中的宿命觀點、享樂思想。其二,通過治理社會問題傳播灌輸新的意識形態觀念,樹立新的社會風尚。比如,在治理失業問題時,各級工會采用上政治課、講演會及利用報紙、廣播對失業工人進行思想教育,參加以工代賑和轉業訓練的失業人員,每天都安排了1到2小時的政治學習,領救濟金的也有一定的政治學習時間。由于重視思想教育工作,一些社會問題的利益受損集團,不僅沒有與新社會對抗,而且還積極地融入到新社會中去。成功治理社會問題,推進了廣大社會民眾對新政權的認同,社會問題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聯,因此,治理社會問題中的意識形態改造,比之單純的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更能將新的意識形態觀念深刻而透徹地嵌入于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理論視角、材料的選取和研究方法

經濟史研究專家嚴中平先生在經濟史研究中提倡“四新”——新問題、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法國的“年鑒學派”也強調“問題史學”,實際上新觀點、新材料、新方法也包含在新問題之中,對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研究,同樣也要強調研究視角的創新、研究資料的挖掘、研究方面的多樣性。

(一)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理論視角

“革命”模式。強調中國社會的發展、社會問題的解決都是由于中國內部動力,這種模式是在對傳統費正清為首的哈佛學派所主張“西方沖擊——中國回應”模式質疑的基礎上產生的,費正清為首的哈佛學派所主張表現為:既然中國內部不具有發生變化的動力,這種動力就只能來自外部 [41]。“革命”模式就是在批判這種理論的基礎上產生的新模式,在大多數論述中,革命都是被當作積極肯定的方面來寫的。如在論述建國初期社會的轉型時,黎見春就認為建國初期對意識形態的整合對當時社會的推動作用與對后來社會的牽引作用統一起來,把共產黨先進性要求與群眾廣泛性的要求相結合等 [42]。但是“革命”模式隨著研究者不斷深入,發現了很多問題,尤其在全球性的對革命否定思潮的影響下開始遭受到質疑。

現代化理論。在經濟史、政治史等研究中廣泛使用的現代化的分析框架在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研究中也有其適用性,這在現有成果中多有體現。然而,目前這一分析框架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學者在研究時往往預設了一個“現代化發展”的命題,用現代化理論中的條條框框去考察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往往存在片面裁減史實而忽略其他有價值的信息的危險,這樣的研究自然不夠客觀,而且容易導致以下兩種傾向。其一是以當今社會特別是西方社會中的社會問題的標準去考量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比如在現代社會和發達國家,城鄉二元結構都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國家要花大力氣去實現城鄉一元化,但是在當時城鄉二元結構雖然也是社會問題,但是相比較卻是當時無法改變且處于一個次要地位;其二是將當代社會的社會問題處理作為現代性的參照物,去比照相應當時社會問題的傳統性或是落后性,這就需要我們把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和現代社會問題做恰當的比較,考察他們之間的關系,這不僅可以擴展我們的研究視野,而且也有利于深入審視近代中國社會及其現代化進程。

“國家與社會”的理論框架。史學界從20世紀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以來開始大量地以國家與社會關系作為分析模式,從單純的基層社會研究轉向以基層社會研究為切入點關注國家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從單純強調國家與社會的對抗到主張國家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良性互動。這種分析模式同樣也適用于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研究,因為建國初期很多社會問題的產生是由于社會權利和國家權利此消彼長引起的。孫曉莉認為國家權力在中國現代化的啟動和最初運轉中扮演了指揮、管理的重要角色,國家政策的推行過程,也就是國家權力從中央到基層得到強化的過程 [43]。但是國家權利腐蝕社會權利,使得社會權利不斷縮小。同時傳統社會組織瓦解,比如商會、行會等,新型社會組織缺乏獨立性,比如工會、農會等,大多都是在國家權利直接或間接的控制之下,隨即出現了廣大民眾對國家的強烈依附性等社會問題,使得民眾對國家缺乏監督,這也是以后國家建設失誤的原因之一。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國家與社會糅合在一起的整個社會生活過度政治化的狀態已經不再適合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要求,使得其成為社會發展的阻力,出現的“市民社會”這一理論,批判那種“自上而下”的一元性“國家”分析范式,構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雙軌性“國家和社會”互動范式 [41]。

(二)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研究方法

量化分析是群體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研究成果中,不少論者運用了大量的計量統計和表格,為分析研究對象的來源構成、內部結構、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都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比如李立志的《變遷與重建:1949-1956年的中國社會》和師吉金的《構建與嬗變: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社會之變遷(1949-1957)》使用了大量的表格和數據,給讀者清楚的展示了當時社會問題的現狀和國家對社會問題的處理結果。

跨學科研究也是這一領域使用的比較普遍的研究方法。社會問題本身就是借用社會學中的一個概念。要推動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研究的發展,要借鑒和吸收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但是學界雖然出版了大量論著,但研究缺乏新方法、新視角,大多研究者主要著眼于對史料的發掘和整理,對當時處理社會問題經驗的總結,對運用新的研究方法使用的還不是很多,在研究中將吸收或借鑒的其他學科理論與傳統的歷史研究方法融會貫通而不喧賓奪主,應是我們今后研究的目標之一。

當然還有分層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口述研究方法、即時研究方法、長時段研究方法,研究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要把社會問題放在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之中去考慮,才能把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研究推向更深的境地。

(三)關于建國初期社會問題資料選取和使用

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和中國古代史研究相比,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資料相對充裕,尤其是國史研究,資料更是十分龐雜。這既是優點,又是缺點,資料的相對豐富會給研究者提供大量不同的報紙、刊物、資料集、著作、口述資料等,為研究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但是也要看大量資料本身的相似性,報紙報道社會問題的千篇一律,很難具有典型性。僅僅使用依靠單一來源的資料,所得結論往往具有片面性,甚至會得出與事實相左的結論,加之國史研究中,大量檔案沒有得到解密,更給研究者增加了難度。這就需要研究者廣泛的占有資料,全面的加以分析。

同時,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研究中還存在著上層社會研究多,下層社會研究少的狀況,這當然與資料的占有和研究的難易程度相關,大量的研究都是利用中央的文件、領導干部的回憶,還有部分地方檔案館的資料,實際上,研究發現,這些資料很難反映建國初期市民階層和農村社會最基本的狀況,這就需要研究者深入到基層社會中去,比如張樂天的《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就深入到農村中去,得到了一位大隊干部從1954年到1982年的70余本《工作筆記》,為他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層,但是像這樣的研究少之又少。

建國初期社會問題的產生屬于歷史轉型時期不可避免的現象,很好的研究這些社會問題的狀況和總結經驗,對現在社會問題的處理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對社會問題的研究本身也是近年來歷史研究的發展趨勢:從單純的階級視角到多方位多層面的社會視角;從傳統的歷史研究到與其他社會科學相結合等。近年來這一研究取得了較好的開端,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研究前景。總結和借鑒已往學術成果的經驗與不足,必將推動今后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立志.變遷與重建:1949-1956年的中國社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2] 師吉金.構建與嬗變: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社會之變遷(1949-1957)[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3.

[3] 恩?謝潑德,哈文?沃斯.美國社會問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4] 孫本文.社會學原理: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5.

[5] 朱力.社會問題的理論界定[J].南京社會科學,1997(12).

[6] 李立志.建國初期的社會問題及其治理[J].教學與研究,2002(11).

[7] 鄭文改.新中國成立初期反腐敗斗爭的歷史經驗[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8] 張壽春.德法兼治,貴在抓早抓實——建國初期反腐倡廉成功實踐的啟示[J].南京社會科學,2001增刊.

[9] 彭付芝.建國初期反腐敗斗爭的成功經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

[10] 葉美霞.淺議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初期的反腐敗斗爭[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

[11] 王永恒.建國初期三反運動的歷史經驗及啟示[J].理論學刊,2001(6).

[12] 程連升.新中國第一次失業高峰的形成和治理[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1).

[13] 程連升.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結構性失業及其治理[J].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4).

[14] 李新慧.論建國初期失業的治理及啟示[J].理論界,2007(7).

[15] 李新慧.建國初期黨和國家的就業政策探析[J].黨史文苑,2007(8).

[16] 李占才.建國初期共產黨人的勞動就業觀[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17] 謝濤.建國初期中共治理城市失業問題的對策與實踐——以1949-1952年的南京市為例[J].黨史研究與教學, 2005(1).

[18] 趙夢涵,等.一個值得重新審視的寶貴經驗——建國初期搞活農村市場的再評價[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19] 遲愛萍.新中國成立前后中財委恢復城鄉交流的政策研究[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7(3).

[20] 龐松.陳云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的經濟轉型[J].中共黨史研究,2005(3).

[21] 陳廷煊.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年)的商品市場與物價管理[J].中國經濟史研究,1995(1).

[22] 付春.試論建國初期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經濟原因[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增刊.

[23] 陳志霞.建國初期黨和政府對上海弱勢群體的救助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碩士.

[24] 王光霞.淺析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人對乞丐問題的根治[J].科教文匯,2006(4).

[25] 李小尉.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乞丐的救濟與治理[J].北京社會科學,2007(5).

[26] 韓勤英,蘇峰.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北京的失業知識分子救濟政策及其成效[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6(5).

[27] 郝先中.建國初期上海對失業知識分子的調查登記和就業安置[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3(11).

[28] 王東.建國初期“增產節約運動”初探[J].中州學刊,2005,(6).

[29] 李占才.建國初期共產黨人的工商業經營管理思想[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30] 主要成果有:陳冬生.建國初期河北省救災工作述評[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2.張學禮.河北根治海河運動探析[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3.林傳濤.20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北優撫工作述論[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3.胡彥明.新中國初期河北省移民問題研究[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趙琳.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風氣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5.趙紹益.六十年代初期河南省救災渡荒工作初探[D].成都:四川大學,2005.賈瑩瑩.湖北省1954年水災救助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陳志霞.建國初期黨和政府對上海弱勢群體的救助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31] 諸羽.割除毒瘤——共和國首次禁毒禁娼述實[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32] 蔣秋明,朱慶葆.中國禁毒歷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

[33] 馬維剛.禁娼禁毒[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34] 馬模貞.毒品在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5] 蘇智良.中國毒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6] 鄭艷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禁煙毒斗爭與構建和諧社會[J].渤海大學學報,2007(4).

[37] 董向前.試論建國初期河北省的禁煙禁毒斗爭[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4(6).

[38] 弗里曼,等.中國鄉村社會主義國家[M]. 陶鶴山,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9] 閻云翔.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和親密關系1949-1999[M]. 龔小夏,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40] 崔曉麟.建國初期知識分子的社會心態及原因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3(11).

[41] 鄧正來.國家與市民社會:增訂版 [M].上海: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2] 黎見春.建國初期社會的轉型與黨對意識形態的整合[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43] 孫曉莉.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與社會走向[J].教學與研究,2000(8).

責任編輯莫仲寧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RC

LI Fei-long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Beijing100091)

Abstract:The social problem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RC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this article makes a summary about structural social problems, changing social problems, deviant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problems of social psycholog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RC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problems, and then makes a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data se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problem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RC.

Key words: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RC; social problems; social changes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国产精品污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黄色网在线|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无码 在线 在线|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黄色| 欧美另类第一页|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在线| a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另类综合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亚洲动漫h|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激情综合五月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任我操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一级片|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资源站| 国产导航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婷五月综合| 久久伊人操|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99激情网| 在线看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777|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女主播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丝袜| 久久黄色视频影|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色精品视频| 天天操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欧美精品1区|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女人18毛片久久|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视频99|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