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常周 龔 瑩
(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桂林 541004)
收稿日期:2008-12-12
作者簡介:藍常周(1949-),男,廣西馬山人,廣西師范大學副校長、副教授,主要從事管理哲學、領導科學研究;
龔 瑩(1982-),女,江西南昌人,廣西師范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領導科學。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已受到全黨和全社會的廣泛認同,也為現代化城市建設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表明,城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現代化事業的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城市并不是單純的投入對象、建設對象和管理對象,而且還是可供開發利用的客體。而城市競爭力則體現為一個城市的綜合能力。文章對南寧市城市經營管理的現狀以及優劣勢進行分析,相應地提出了提高南寧市城市競爭力的努力方向和前景展望。
關鍵詞:南寧市; 城市經營; 城市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9)02-0100-05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南寧市作為西部的一個重要城市,其經濟實力與其它發達城市相比較為落后,為扎實推進南寧市城市發展戰略,提高南寧市城市競爭力,促進南寧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使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所以現代化城市不但要建設好、管理好,而且要善于運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去經營和發展。
一、城市經營概念梳理與城市競爭力理論模型
(一)城市經營與城市競爭力概述
“經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籌劃、經管、組織、計劃以及規劃治理的含義,是指企業利用盡可能少的資本投入,通過對各種資源進行設計、加工、制造、重組、交易等,實現價值增值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筆者認為所謂城市經營,就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對構成城市空間和功能載體的自然生成資本、人力作用資本及其它經濟要素進行集聚、重組和運營,實現資源在容量、結構和秩序上的最大化、最優化。
“城市競爭力”是指一個城市的綜合能力。可以把城市競爭力定義為:在社會、經濟結構、價值觀、文化、制度政策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下創造和維持的,一個城市為其自身發展在其從屬的大區域中,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目的是獲得自身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推動地區、國家或世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表現為與區域內其他城市相比能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輻射更大的市場空間。
(二)城市競爭力理論模型
目前主要有兩種居主流地位的競爭力模型。一個是波特的企業競爭力模型;另一個是IMD模型。作為介于企業與國家之間屬于中觀層次的城市,在批判性地繼承IMD和波特競爭力模型的基礎上,可以構建城市競爭力的理論模型 (如下圖) :
該模型的涵義:1.城市競爭力可以視為環境的函數。同時,城市競爭力對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2.產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綜合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共同構成城市競爭力的基本內涵;3.城市競爭力主要存在于以下六個領域:A投資成本和市場機會。B政府管理和服務。C社會保障與社會治安。D生態環境與生活質量。E文化、體育、教育的環境。F基礎設施建設;4.在現行的城市競爭力評價中,主要有13個標準。即A城市綜合競爭力、 B人才競爭力、C資本競爭力、D科學技術競爭力、E結構競爭力、F基礎設施競爭力 、G綜合區位競爭力、H環境競爭力、I文化競爭力、J制度競爭力、K政府管理競爭力、L企業管理競爭力、M開放競爭力 。
二、南寧市城市經營與城市競爭力現狀及其優劣勢分析
南寧市是我國西部地區一座重要城市,素有“綠城”之美譽。城市規模不大,經濟實力較弱,屬于欠發達城市。南寧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城市,其發展,必然給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帶來一種推動作用。實現廣西壯族自治區在西部地區的崛起,必須以城市經營的理念大力發展和提高南寧市的城市競爭力,然后使其對周邊地區起到一個輻射效應。我們從下表來分析南寧市的經營管理現狀:
根據城市競爭力的細化評價標準可以對南寧市的發展現狀作如下一個簡要概括:
1.綜合城市競爭力不強。南寧市的綜合城市競爭力從2005年的排名55到2007年的排名61,有所下滑,但南寧市的綜合GDP是有所增長的,環境資源成本節約指標表現較好,但城市的綜合市場占有率、就業增長率和綜合收入水平還很低。2003年,南寧市GDP總值達501.75億元,成為廣西第一個GDP總值突破500億元大關的城市,到了2006年,南寧市經濟發展又實現了高起點、高增速、高水平,呈現出速度快、質量好、收益高、變化大的特點,全年各項經濟預期目標順利實現,經濟發展再創新高,經濟總量突破860億元,直到2007年南寧市GDP總量又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達到1060億元,同比增長70%,南寧經濟發展處于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增長時間最長、穩定性最好的時期。2007年南寧引進內、外合同項目830個,合同引進資金563.72億元,同比增長23.61%。其中,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00家,新批合同外資額5.76億美元,同比增長23.4%。在考核南寧市的經濟增長過程中,發現引進內、外投資對南寧市經濟的拉動非常大。在《2007——2008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顯示,在33個城市群競爭力排名中,南寧市的速度競爭力指標顯示,南寧市的GDP增長得分0.141787,排名第11;人均GDP增長得分0.357306,排名第8。
2.人才競爭力處于下游水平。從表2中,可以看到南寧市在人才本體競爭力的排名中處于20個省會城市中的第19名。可見,南寧市城市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不高,高級人才和技術熟練工人獲得便利性較差,需要擴大人才需求。再加上,東南地區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導致南寧市人才外流。據統計,南寧市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培養人才多,但留住人才少”,在南寧市范圍內的各大專院校培養出來的本科以上的畢業生每年3000多人,而碩士生基本留不下來,本科生留下來的也只有20-30%。就是這些留下來的在各自的企業培養一、二年之后,也有不少孔雀東南飛了。
3.資本競爭力不強。資本數量和金融機構數量少,金融控制力略差,但資本質量較好,資本獲得便利性有待提高。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722.66億元,“十五”時期年均增長11.40%;財政收入100.22億元,年均增長22.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1094億元,年均增長26.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億元,年均增長12.22%;外貿出口總額5.77億美元,年均增長2.42%。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至2004年,南寧市各開發區、縣區共引進工業項目近500個,累計到位資金約70億元。摩托羅拉、可口可樂、西門子、德國德固薩、日本大賽璐、富士康等世界500強企業和青島啤酒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南寧。南寧已成為國內外投資者投資興業的熱土。但這僅僅是良好開端,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4.科學技術競爭力相對薄弱。科研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需要加強產學研合作,增強技術引進能力科技轉化能力。體現在高技術產業發展環境還不完善;尚未形成高技術產業發展指導與支持服務體系;高技術成果轉化率低、速度慢;技術引進少,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較低,產業規模小,缺乏高技術龍頭企業;資金匱乏,融資渠道不暢,缺乏地方性政府扶持資金;激勵吸引人才措施的力度有待加強;利用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不夠大等方面。創新人才的缺乏已成為阻礙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水平科技人員的投入,導致南寧市絕大部分大中型工業企業無力進行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戰略研究,技術創新活動普遍維持在對一些低端技術的研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