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濟南250021)
收稿日期:2008-12-27
作者簡介:岳迎春(1972-),男,山東嘉祥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的建設及黨的學說史。
摘要:新時期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從方法機制、發展戰略、法治規范、探索規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推動,著重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體制機制,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運行的社會組織基礎,著力拓展社會新領域,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制化和規范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繼續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規律,以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
關鍵詞: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改進;創新
中圖分類號: D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9)02-0062-04
進入新世紀,國內外形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對其進行重新認識和改革創新。新時期黨怎樣適應和利用國內外復雜的環境和形勢,全面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統籌協調社會各個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新時期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
新時期,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使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社會生態環境發生變更,對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訴求,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特征。思想政治工作原先完全依賴社會單位的格局,及其封閉的自上而下的以灌輸為主的傳遞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更加體現出服務、引導、開放、實效的特點,才能符合黨的執政理念的本質要求。具體說來,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嶄新的要求。
(一)突出社會性和服務性,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功能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展,思想政治工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為改革和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和保證,為各個領域的人民群眾服務,重視“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既講道理又辦實事,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世紀發展新階段,思想政治工作已經成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江澤民指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提高群眾的工作,因此,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用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新業績,充實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形式,并引導群眾自我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對各項深化改革舉措特別是人民群眾存在疑惑的規劃和方案,從理論上進行論證說明,做好政策上的解疑釋惑工作,使社會成員在困難中看到改革和發展的美好前景,增強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對在深化改革過程中,社會成員可能產生的錯誤認識和抵觸情緒,及時耐心地從思想上進行說服教育,做好理順情緒的開導工作。
(二)增強層次性和匹配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隨著經濟結構、組織形式、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的深刻變革,不同層次不同環境中的人們的經濟狀況、政治地位、文化知識水平、思想觀念、民主法制觀念、價值取向和物質文化需求各不相同。這一實際狀況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改變千篇一律,照抄照搬某種統一模式的錯誤做法,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地域、行業、職業的實際以及不同群體的特點和思想狀況,選擇合適的匹配的教育體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導工作,才會產生理想的教育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對于目前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眾多職工群眾,套用傳統的那種缺乏適應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必須要創設適合這些企業和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使分布廣泛的社會成員隨時隨地都能感覺到思想政治工作所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使他們受到及時有效的教育,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和社會利益,不管處于何種崗位,都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
(三)強化互動性和對等性,激活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力量
隨著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人民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獨立意識都在逐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要適應廣大人民群眾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堅持以人為本,貫徹民主和引導的辦法,尊重人、關心人、培育人,從單位人的工作方法向單位人和社會人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創新。各級黨組織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對于各類社會人群的教育工作,應當建立在平等、團結、互助的基礎上,把它作為是一個引導、說服、啟發、共進的過程。在理論教育過程中增強教育主體之間的互動互進,民主平等的工作方法是使科學理念與廣大群眾產生互動關系的有力武器。建立暢通、規范的社會利益表達機制,保證群眾的利益訴求能夠及時、充分地得到接受、反饋。采用疏導的方法,建立社會成員表達自身意愿的多種民主渠道是明智之舉。
(四)注重現實性和時代性,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與時俱進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更多地考慮現實問題,不少人在復雜的社會現實面前,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和現實利益的獲得,對遠大的前景和構想認為是不可捉摸的,不再把它看得很重。這種客觀變化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難度,要求我們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切實考慮時代性的迫切要求,比以前更注重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更加注重長遠與近期利益的結合,把理想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一味強調遠大目標和理想不僅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受教育者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興趣和好感。當然,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現實并不是放棄對遠大理想的教育,而是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更好地樹立起社會成員對追求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從長遠來看,這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應。
二、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進和創新的路徑選擇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在內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努力進行創新和改進,要在增強時代感和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上下功夫。必須要改變傳統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路徑和方法,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這一根本理念,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充分尊重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態度,把精心培育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把真誠服務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職責,把善于激勵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把真心關愛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機制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活動的人性化特點,從滿足人的意愿出發,以服務人、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為出發點。
1.創新方法和形式,增強工作方法的藝術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形成雙向互動和交流才能產生實際效果,強調形式創新也是由工作對象的差異性決定的。改變行政命令、形式主義的做法,虛心走群眾路線,緊貼群眾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探索適合群眾需求的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從形式上講,應努力避免那種“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單純說教形式,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同時,善于把握時代特點,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群眾的興趣。比如,通過雙向對話、座談、展覽、參觀等以營造良好氛圍,利用文藝節目、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等,以引起群眾發自內心的呼應,用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現身說法,使群眾能夠借助生動的事例分清是非,從而起到統一思想、鼓舞斗志、振奮精神的社會功能。
2.創新載體和手段,體現工作的新穎性和多樣性。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優勢,從單一的精神鼓勵向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尊重個人正當合法利益的獲得。發揮新聞媒體、網絡宣傳、輿論監督的思想教育功能和獨特優勢,增強工作對象的廣泛性、內容的全面性、效果的時效性,通過精神產品的潛移默化。充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技能技巧,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載體,往往更能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達到思想政治工作預期的效果。在廣大農村開展的創建文明戶、文明村鎮和文明社區活動,城市中開展的社區教育、社區服務、社區管理以及社區文體活動等,寓教育于服務、管理、娛樂之中,這些易于滲透到基層廣大群眾中去的教育載體,都已成為開展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之作。
(二)貫穿整體性的原則,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運行的社會組織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以及社會體制的改革,在社會管理方式上發生從“單位”到“社區”的變化,大量“單位人”向“社會人”特別是“社區人”的轉變,大量與公民相關的社會事務要由社會各種組織來承擔。社會組織大量出現,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新形勢下如何增強黨在民間組織中的滲透力、影響力,發揮其積極作用,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課題。客觀地看,在大多數國家,除了家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機構一般都是:學校(教育界)、科研單位、社區、教會和特定的社會組織。至于政府中是否設專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門,各國差異比較大。我國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運行的社會組織也必須與社會結構相符合,著力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配合功能。充分協調和利用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的自治組織、文體活動組織、社區服務組織,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積極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擴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根據整個社會結構階層化、社會階層多樣化的特點,面對社會組織機構企業化、社會化、村鎮化的現實,重建思想政治工作運作的社會組織架構,把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統領有針對性地落實到基層社會。城市社區、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社區及其他社會基層組織,在創新中應發揮基礎性和建設性作用,以整合意識形態社會化基礎和精神秩序,創制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體系。
(三)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
社會文化的發展與思想政治工作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調整文化發展戰略成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動力。當前應著重在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力度、振興文化產業方面,通過制度和體制予以規范和保障,以先進的主流文化帶動、統和、推進全社會的公民道德建設,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統籌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市場建設等文化資源,創新城鄉文化活動的內容、形式和載體,搞好社區文化、村鎮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建設,把精神文明落實到城鄉基層。在重視文化事業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應該更加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來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產業既有經濟屬性,又有文化屬性,跟市場經濟直接相聯。因此,處理好文化產品的精神屬性和商品屬性,繁榮新聞出版社業、廣播電視業、娛樂影視業、教育培訓業、網絡游戲業、文化旅游業、廣告會展業、創意設計業等與人民群眾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產業,發揮它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功能,會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
(四)凸顯民主法治的理念,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制化和規范化
制度建設是調整社會發展的最有效手段,根據新形勢新特點,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當前特別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機制。思想政治工作要在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黨政工團一齊做,政工干部和業務干部一齊做,做到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證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的有效運行。二是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動力機制。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動力機制應該是物質、精神雙驅動模式。三是要創新運行機制。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運行機制應該是面向實踐,要有首創精神;貫徹上級精神要聯系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有針對性,追求工作的實際效果;要提倡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獨立思考,群策群力,形成本地區、本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色。四是要創新制約機制。建立起規范有序的管理機制,形成一套科學的干部管理、組織管理、宣傳管理、文化管理、教育管理、文體管理和屬地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體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納入規范化、制度化和完全可以考核的軌道。要建立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處理機制、內外結合的監督制約機制、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等。
(五)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繼續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發展規律
當前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全球化有利于我們吸收和借鑒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但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體系、生活方式和不良文化也趁機滲透進來。世界科技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間和渠道,但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也利用互聯網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在思想和價值觀念上進行“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活動。同時,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組織形式、利益格局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都發生嶄新的變化。在加快對外開放和發展過程中,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
這些都要求我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斷更新理念、開拓思路、豐富內涵、創新方式。堅持把社會發展規律、黨的執政規律、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和發展規律,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探求適應時代發展和人民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實現形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必須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防控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新時期,黨要通過整合共產黨的執政資源和組織資源,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敢于創新,不斷完善、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機制、新方式、新方法。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為了完成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而產生,它必須為實現黨的中心工作服務,也必然隨著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而變化。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應該在時代和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的精神,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以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根本的出發點,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為實現各項任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參考文獻:
[1] 孟偉,等.轉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問題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張志濤.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探析[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6(2).
[3] 董連翔,等.中國社會變革與基層黨建創新[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4] 賀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若干問題[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5] 陳立思.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陳新建
On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CPC in the New Period
YUE Ying-chun
(The Party School of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JinanShandong250021)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CPC are to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to mak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focus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th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expand new social fields and to realize the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legalization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tasks.
Key words: the new peri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mprovement;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