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耿澤泓
[摘要]“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比其他任何批評理論對文學標準的影響都大,它也許是現代批評理論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勢力?!?喬納森·卡勒,1998)本文介紹了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發展歷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核心特點以及其重要的理論觀點,并概括了這一文學批評理論的特點與不足。
[關鍵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于20世紀60年代末興起于歐美國家。在20世紀下半葉的西方文論史中,女性主義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說自結構批評后的各大主要文學批評流派,女性主義者都有涉足。女性主義批評已經滲透并改變了人們從前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人們對性別角色的傳統定位。
一、演變與特色
女性主義,又稱女權主義,是研究女性性別和女性權利的學說。最富有代表性和創造性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英美學派與法國學派。
法國女性主義文論的特點是:理論性強,涉獵廣泛,“具有激進的反資產階級的偏激,其背景深深地植根于馬克思主義文化之中,并承襲辯證的思維方式”(克麗斯蒂娃《中國婦女》英譯本),強調壓抑性。其杰出的女性主義代表有:著名存在主義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其作品《第二性》成為女性主義的“圣經”),海倫娜·西索(Helean Cixous)、露西·伊麗加芮(LucyIrigaray)、朱莉亞·克麗斯蒂娃(Julia Kristeva)等。
英美女性主義批評的特點是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重視文本批評,具有后現代性。美國批評更重視對歐洲文化中心和白人中心的反抗。其代表作家有Viginia Woolf(《一間自己的屋子》)、Marry Ellmann(《思考婦女》)、KeteMil-lett(《性政治》)、Elaine Shouaher(《她們自己的文學》)等。
西方女性主義文化詩學經歷了從現代到后現代的心路歷程,在半個世紀的不斷變化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它廣泛借鑒西方當前流行的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語言分析、存在主義、解構批評等的哲學和方法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開拓性和創造性的理論和主張。同時,女性主義批評積極參與社會政治變革,自始至終推動社會政治進步,具有社會性和政治性。女性主義仍然有著蓬勃生機和無限發展前景。
二、女性主義批評的核心:性政治
女性主義批評的核心是性政治(8exngl polities),認為女性具有獨特的自然優勢和社會特質,有權對性政治發表意見。因此把性別問題作為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認為性別關系是一種政治權勢關系,必須在權勢、地位、反抗、種族等方面進行政治的和政治社會學及政治人類學的分析。
女性主義評論家堅持反對并猛烈抨擊以男性價值為中心的“菲勒司中心主義(Phellocentrism)”,認為菲勒司中心主義及菲勒司邏各斯中心主義是典型的性政治理論,集中體現了對女性的歧視、壓迫、占有、控制、排斥等,把女人從社會的人降低為生物的人。體現在文學批評中,不公正、平等地評說女性作品,貶低、嘲諷女性作家的作品甚至是優秀作品,對女性作家的生理和心理給予打擊,這種批評表現了“大男子批評”的性別類比和思維習慣。
女性主義由反對男子中心主義逐步發展到反對白人中心主義和白人女性中心主義,重視黑人婦女文學和批評以及在美國的少數族裔婦女文學及批評;并在解構本土與他者的關系中,從后女性主義走向后殖民主義的女性主義,從性政治理論走向國際政治和世界文化框架中。
三、女性寫作與女性批評
女性主義文論把性政治作為本質性認知方式,把女性文學寫作論和女性文學批評論作為其展示的兩大領域。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關于閱讀和寫作的批評理論。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也將閱讀分為婦女閱讀、閱讀婦女、作為婦女的閱讀這樣三個層次。從女性僅僅作為閱讀文學作品的對象,在父權制和男性中心主義的控制和標準下被動閱讀,到具有自覺意識的女性閱讀,甚至是女性主義者有經驗地賦予女性文本意義的閱讀。女性閱讀已經由盲目的閱讀發展到有目的的閱讀。女性批評家更應該從性政治和婦女經驗出發深入而系統地展示婦女及其作品的世界。
女性主義批評在認識閱讀的同時強調女性寫作。認為在分析作為婦女的閱讀同時。也就在分析作為婦女的寫作;在對婦女及其作品進行性政治分析時,也就在討論性政治與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女性寫作與女性成長的關聯,一樣具有性政治內涵。無論是在題材、主題還是婦女形象問題上,女性寫作都追求理想,追求與男性政治上平等和屬于女性自身意識的理想,向往自由,憧憬未來。
女性寫作更多地表現女性題材,擅長心理描寫,能夠比男性作家更為細膩地深入刻畫男性。女性主義關于婦女文學的主題說法諸多。英國批評家羅瑟琳·科渥德認為女性文學是以婦女為中心的文學,女性主義文學是以女性主義的性政治為主題的文學,二者不可混淆。而肖沃爾特在名著《她們自己的文學》中,認為女性文學及其主題具有三個發展階段,即:女性特征階段、女性主義階段和婦女階段。
女性主義批評家既高度重視婦女形象的歷史研究,又著眼于婦女形象的類型學或“基質性”的探討。女性寫作還在語言方面和文本創新方面進行過許多探索,雖然許多構想尚未實現,甚至是屢遭非議,但是這充分反映出新時代女性斗爭的決心和實踐。凱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義批評的一個里程碑。她從性別差異人手,通過解構的方式。確定了重讀文本、重新認識性別身份對再現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為中心的創作、閱讀和批評的規范,消解了傳統男性作家在文學中再現女性形象的權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經歷、審美體驗和批評視角對作品進行閱讀和剖析,建構了一種女性主義的閱讀和批評方式。
女性主義批評理論對于女性主義者也是至關重要的,沒有理論上的探討和發展,女性主義運動只能停留在男性統治者希望婦女所停留和保持的位置上。
女性文化和文學具有雙重性。肖沃爾特把與男性文化和文學重合乃至復合部分稱為女性文化和文學的“亞系統”,把女性文化和文學特有的那部分作為女性文化和文學的主系統。本體的確立,明確了女性主義批評的任務,“建立婦女詩學,為婦女文學分析建立一種女性框架,發展建立在女性體驗研究之上的而非男性理論家和他們的方法之上的新方法?!?肖沃爾特)女性主義批評的策略是,對女性文化和文學部分進行女性政治分析,主要批判父權制度和大男子主義,在主文化和文學系統中建立新的文學和批評理論。
女性主義批評認識論重點在于確立性政治認識、女性主體認識以及對文學的審美認識,在這三種認識中展開自己的話語形式。女性主義批評認識論同時具有內思嬪主義傾向和國際主義傾向。對菲勒司邏各斯中心主義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批判,同時也呈現出西方與東方、南方與北方、白人與黑人相互對話的多聲部景象。
女性主義批評方法既具有普遍性,在性別分析方面又具有特殊性。女性主義批評方法主要體現在女性主義批評家展開的五大模式中。他們是:生物學的批評模式,探討自然性別與社會性的關系;通過語言學批評,展開社會性別分析;馬克思主義思想融注在女性主義文化詩學中;采用精神分析法,進行意識分析;采用解構批評策略。
女性主義批評家關心并注重對女性主義批評史的研究,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新的探索,使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更為全面和系統。女性主義批評的意圖,便是改寫文學史、文學批評史,重新去發現在男性社會及父權中心下被埋沒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建立女性閱讀與論述的視角。它要求女人以“女性”的角色意識來解讀作品(因為女人也往往以男人的角度來解讀文本),也就是帶著“性別意識去解讀”(Gendred Reading)?!靶詣e解讀”的概念涉及三種性別的比較和轉換,一個女人閱讀同時涉及了:作為女人的生理經驗;對女性角色的認同(對母親及其他女性角色的認同);女性的社會角色(意識到社會如何去塑造建構女人)。換言之,女人和男人是不同的讀者,自然也就是不同的評論家,因為這種“性別解讀”不僅在本質上有區分。而且它產生于我們對男女差異的更深刻理解,而這正是重建兩性文化的重要前提與范式。
四、結論
像所有其他文論流派一樣,女性主義批評既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積極的進步意義,其內部又難免會出現矛盾和歧義,還具有“泛反”的過失和錯誤。就整體而言,女性主義文論激進、感受、批評、操作有余,理論性不足;偏激有余,理論平和不足。但所有的這些,有的正在改變,有的將隨女性主義理論批評的深入發展而不斷完善。女性主義批評正走向綜合的個性批評。
[作者簡介]張春艷(1970—),女,吉林永古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及英美文化;耿澤泓(1978—),女,吉林永吉人,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及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