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越湘
一、博雅教育的內涵與外延概述
“博雅”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指“適合自由的人”。“博雅”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指:社會及政治上的精英。英國思想家約翰·密爾認為博雅教育就是指:“每件事都知道一點,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
盡管“博雅教育”的字面意思只是被簡單解釋為“自由教育”,但是,這一詞組的內在涵義卻是非常之豐富,其外延的范圍和具體表現形式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被不斷拓寬。在古希臘時期,“博雅教育”最初的含義是:區別于奴隸、工匠等人的身份,在他人命令下進行工作的人所接受的“自由人”教育。古希臘所提倡的“博雅教育”主要是針對貴族的子弟而設置的教育體系,它的根本的教育宗旨是:通過推行博雅教育,以培養貴族子弟們的優雅的氣質,并使之積累廣博的知識。在古羅馬,博雅教育的具體內容主要體現為“七藝”,即:文法、修辭學、辯證法、音樂、算術、幾何學、天文學。教育對象通過學習以獲得以上七種基本的,被當時的羅馬人奉為至寶的生存、生活技能。而在古代中國,博雅教育在我國儒家所尊崇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得到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體現。在近現代教育發展歷史上,“博雅教育”逐漸衍變、革新、提升為:強調對“人”的教育,關注如何將人教育成為具有廣博的知識、能獨立思考、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健康個體的教育模式。它通過一系列對受教育者在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全方位的教育,培養并增強了受教育者的審視世界的能力。
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鑄就了不同的文化特性,這也使得當今的世界教育領域中對“博雅教育”一詞的釋義與翻譯方式風格迥異。在中國大陸,“博雅教育”被解釋為“素質教育”;在中國香港,“博雅教育”被稱為“博雅教育”;在中國臺灣,“博雅教育”被稱做“通識教育”;在美國,“博雅教育”被視作“Liberal Arts Education”……然而,諸多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博雅教育”所形成的不同釋義并沒有影響到“博雅教育”這一教育理念在世界教育界日漸重要的地位;它被人們推衍為當代世界教育界所主張的多元化、高質素教育的最佳的教育模式,其舉足輕重的地位,足見一斑。
博雅教育并非是對受教育者進行一種簡單意義上的職業訓練或專業訓練,而是通過幾種基本知識和技能來培養受教育者的理想的人格,發展其豐富而健康的人性理念,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人類的日臻完善的人性教育的理想。換句話來說,博雅教育就是將人類的知識成果與人類崇高善良的美好品德共同結合,使之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統一體的教育模式。它是在受教育者積累了多個學科的知識,達到“博學”的層次之后,在其精神領域中所產生的飛躍,受教育者將在接受博雅教育后最終升華至“雅”的完美境界之中。
二、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作為博雅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級成部分——音樂的學術研究成果,其發展對其它學科,如:美學、美術、戲劇、舞蹈、文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的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隸屬于廣義上的音樂教育范疇。其具有如下幾項基本功能:1、審美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學中的核心功能就是審美教育功能。由于人們是借助于對音樂的切身體會來感受到音樂的存在價值的,它是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和創作音樂的必經之途徑,因此,在音樂教育審美教育功能是音樂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其他所有功能的根基所在。它也是在博雅教育中推行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2、教育功能:音樂利用旋律、節奏、和聲等與生俱來的特性來組織、協調、引導人的意志行為,傳達交流人的思想感情的信息,對人思想理念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實現其教育功能。3、娛樂功能:音樂教育通過傳授音樂的基礎理論知識、表演技巧和欣賞方法來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娛樂。它通過音樂的旋律、和聲、節奏、速度、力度等因素調整人的思維運動頻率,使其達到放松身心的狀態,充分發揮了其娛樂功效。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在博雅教育中的地位不可低估。
博雅教育與音樂教育兩者之間關系密切。一方面,音樂教育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博雅教育的發展狀況、審美層次;以及接受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的人群的音樂素質的高低。另一方面,博雅教育也相應地為音樂教育的普及與推廣提供了廣闊的渠道和便利的條件。它不僅提升了音樂學科的社會地位,也加強了音樂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此外,博雅教育范圍的拓展,使音樂教育也隨之飛出了象牙塔,更加貼近普通人群的生活,開拓了音樂教育所輻射的范圍,提高了非音樂人群的音樂素質。人們對音樂教育的關注程度不斷增加,音樂逐漸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三、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實踐現狀分析
為適應當前我國教育部門所倡導“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原則,接受博雅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隨著博雅教育理念的推廣及其理論研究工作的深入,以推動博雅教育發展為目的的音樂教育實踐活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其現狀顯示出如下兩個方面的特征:第一、世俗化的培養理念導致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出現“性別差異”性。雖然現階段的學生家長已經普遍認同了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活動的實施價值,然而,在其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在思想意識深處依然存在著“音樂教育對男孩來說,就是幾招花拳秀腿”的傳統落后的教育理念,導致了接受音樂教育的人群中性別比例嚴重失調,進而產生音樂教育工作者女多男少的不利局面。第二、功利性學習動機嚴重阻礙了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目的的實現。我國教育部門為了推進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工作的開展,制定了許多與升學、擇校相關的鼓勵政策,以促進學習者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博雅教育的順利開展。但是,這些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卻被許多家長和老師看作是達到某些現實目的捷徑。家長與教師“重音樂表演技術,輕音樂基礎理論”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將音樂考級、音樂比賽誤解為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這一帶有強烈的功利性色彩的音樂教育培養方式最終致使學生產生對音樂學習的逆反心理,在迫使自己達到既定目的后逐漸遠離音樂教育,這也使得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價值無法得到體現。
如何解決現階段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開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弊端是廣大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課題。筆者建議:首先,樹立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引領者——教師的正確的教育觀念,這是順利開展音樂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一般而言,得到過系統訓練的音樂教師對音樂教育在博雅教育中的學科地位和價值定位有清晰明了的認識,并有切身的學習體會。他們懂得音樂教育的學習規律,更清楚功利性對音樂教育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因此,推動博雅教育發展的過程之中,音樂教育工作者要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真正擔負起引領學生和家長接受音樂教育的重任,實現博雅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次,家庭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博雅音樂中的音樂教育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家庭音樂教育的主要支柱是家長。家長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對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成效影響重大。只有家長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在博雅教育中的意義,摒棄其個人的虛榮心,正確認識到音樂考級、音樂比賽的作用,才能保證學生在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中的學習質量。
綜上所述,國民的音樂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發展水平,因此,在推行實施所有學科教育的并肩齊行的博雅教育中,音樂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