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達武
在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的征途中,在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中,農民工成為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城市基建,還是在廠礦企業;無論在商業營銷,還是在餐飲服務,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幾乎承擔了城市中最臟最累最險的工作,他們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毋庸置疑的貢獻。據統計目前己有1.4億的農民在城市打工,預計到2010年中國將有近2億農民工進城。城鄉差別的存在、田地資源的減少、發家致富的渴望、多余勞動力的流動等,形成了民工潮不斷向城市涌動的局面。在城市中,農民工己成為一個最尷尬的階層,他們常常遭遇到超負荷勞動與拖欠工資的威脅,惡劣的勞動環境與生活境遇、城鄉文化的差別與離鄉背井的苦惱,使農民工的生存處境和精神狀態令人擔憂。
在城市農民工的生活中,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的文化生活。不寬裕的收入、不高的文化水平、擁擠的居住條件、高強度的勞動等,使他們往往處于與城市文化的某種隔膜中,進入大中型企業的農民工常常可以融入企業文化的氛圍中,而在私營企業主、個體戶老板手下工作的農民工,往住形成了文化生活的粗俗化、孤島化的狀態。
一、農民工文化生活現狀
為此,筆者作了全面調查,其基本現狀如此:
逾八成農民工,主要靠睡覺、閑聊打發工余時光;近六成農民工對文化生活狀況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超過四成的受訪農民工沒有一本書。打撲克、看電視、聊天幾乎成為農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網吧、看碟片、逛商場成為一些年輕農民工業余生活的主要方式,農民工文化生活粗俗化己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有的私營企業設立了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但是往往成為一種擺設,活動室經常不開,閱覽室沒有圖書的現象屢見不鮮。由于農民工與私營、個體老板簡單的雇傭關系,使農民工大多處于散漫無組織的狀態,他們的文化生活基本上處于單位、社區、家庭“三不管”的“孤島化”狀態,有的農民工因此甚至走上賭博、吸毒、偷盜的犯罪道路。
二、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必要措施
筆者認為,農民工已經成為城市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己成為城市文化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城市的文化建設必須關注農民工的文化生活,關注與改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己成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當務之急。要改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首先要確立他們的社會地位,要在民眾中強化社會公平意識,反對歧視農民工陋俗。一個明顯的事實,盡管憲法賦予每一位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有相同的尊嚴,在人格和權利義務上都是平等的,但是,對“鄉下人”、“農民工”的歧視,在各個地方并不鮮見,當“盲流”、“打工仔”等詞匯,在人群中間口耳相傳并且習以為常時,人們也已經習慣于對一些生存群體在尊嚴和人格上予以矮化;在被邊緣化的同時,他們屢屢被主流文化輕視甚至成為嘲諷的對象。因此,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已經成為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解決社會公平,一是分配公平,縮小貧富差距,形成“橄欖形”社會階層結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二是公平發展。一個相對和諧的社會,其公民的發展權應當是相對均等的。其次,應該將關注改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逐步制度化。政府應該將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投入相當的精力和撥出相應的款項投入到改善民工文化生活的方面。特別是政府所轄的公共文化部門,如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單位,應免費向農民工開放;圍繞農民工,舉辦一些專題活動,如寧鄉舉辦的“周末我登臺——民歌手大獎賽”、“農民藝術培訓班”等等,這些活動有待倡導和普及。
農民工所在單位和社區必須承擔關注改善其文化生活的義務,應該將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的評價列入單位、社區的考核指標中;在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文化責任中,規定企業必須按照農民工的數量設置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必須實質性地定時向農民工開放。農民工所居住的街道社區應該關心農民工的業余文化生活,應該像關注常住居民一樣關注他們,不能忽視更不能有歧視農民工,要主動組織他們參與社區的文化活動,在改善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農民工為社區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第三,應該注重和加強農民工的文化學習。
現代社會提倡建設學習型的城市,作為城市階層一部分的農民工,不能被置于學習型城市之外。農民工的文化學習應該作為建設學習型城市的重要任務來抓,農民工文化水準的提高應成為衡量是否達到學習型城市的重要指標。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規劃加強農民工的文化學習與進修,并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改善農民工文化學習的條件,并將農民工文化學習的要求寫進對于企事業單位的考核指標中,企業法人應該承擔安排農民工接受文化教育的責任,應該逐漸用法律條文的形式將其制度化。在關心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權益中,同樣應該注重農民工本身接受教育的權益,在不斷提高農民工的文化水平中,提高城市的文化競爭力。
第四,應充分發揮單位、社區黨團組織的作用。
農民工文化生活粗俗化孤島化與缺乏組織與引導有著直接的關系,農民工離開故土來到城市,老鄉朋友成為他們唯一的關系,有困難找老鄉成為他們基本的思路,農民工中的黨員、團員往往也不將組織關系轉入城市,農民工常常成為城市中一些沒有組織的散兵游勇,這也就成為農民工文化生活孤島的原因之一,應該充分發揮單位、社區黨團組織作用,私營、個體企業中未設黨團組織,行業黨團組織應發揮聯系基層的作用,在黨團組織的組織引導下,發揮農民工中黨員團員的先鋒作用,組織農民工的學習進修、文化活動,改善和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黨和政府非常關心農民工的問題,從工資拖欠問題到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從同工同酬到勞動強度等等,都得到了切實的關心,《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是其具體體現。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問題也應該得到高度重視,只有改變農民工文化生活孤島狀態,才能真正建設好城市文化,才能真正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作者單位:寧鄉縣文化館)
責任編輯: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