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生
陳家河小學聯片內有陳家河、涼水口、上河溪、河口、巖屋口、兩河口、廖家村、蹇家坡等8個鄉鎮,轄8所中心完小、34所村級小學,多年來,基礎教育的辦學水平一直處于全縣的中等偏下水平。自2006年開展聯片研訓活動以來,片區內42所小學的辦學水平有了長足發展,30所學校走到了全縣的前列。
一、成立機構,構建良性運行機制
聯片研訓點內的學校是根據需要臨時組建在一起的,是非正式性組織。要開展好聯片研訓工作,發揮研訓互動效應,首先得成立機構,構建有效的運行機制。
一是成立指導小組。從工作實際出發,我們成立指導小組,聘請縣教育局包片領導擔任組長,縣教研室、縣師訓站、縣教師進修學校、縣教育局聯系學校的股室等部門和單位負責人擔任副組長,全面負責片區內研訓工作的指導和培訓。
二是成立領導小組。聯片研訓點的中心學校——陳家河鎮賀龍希望小學校長任組長,片區內各鄉鎮中心完小校長為副組長,各鄉鎮中心學校的教導主任為小組成員。主要職責是組織、督促各校教師積極參加與研訓工作,按要求完成好研訓工作內容。
三是成立工作小組。聯片研訓點中心學校的業務副校長擔任工作小組組長,片區內各鄉鎮中心小學教導主任(或校教研室主任)任副組長。主要職責是按照縣教育局下發的“聯片研訓”工作要求,根據本片區內的辦學水平、教師隊伍、學生學習情況,制定年度和階段性研訓工作計劃,組織實施“聯片研訓”活動。片區內各鄉鎮中心小學還成立“鄉鎮研訓工作小組”,對老師們在實施新課程標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積累的經驗,做好了解、收集、整理工作,為片區研訓工作小組制定研訓工作計劃提供依據。同時按照片區研訓計劃,積極組織和指導本鄉鎮的老師完成基層學校的一級研訓工作。
二、擬訂制度,盤活管理運轉網絡
常言道: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談何管理?制度不活,又怎樣開展工作?三年來,我們陳家河小學片內各學校形成共識,信守承諾,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各項聯片研訓工作制度,為推動片內的研訓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是制定領導小組職責。明確規定校長是聯片研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參與研訓活動。
二是制定工作小組職責。明確規定聯片研訓工作的開展必須遵循五個原則,即相同相近原則、資源互補原則、有的放矢原則、“導向”與“實效”相結合原則、有效落實原則。
三是制定教師參訓制度。明確規定教師參加研訓活動的基本要求,做到教師個人參訓與所在學校上崗津貼掛鉤、與年度評先評優掛鉤,確保每一位教師按時參加研訓活動。對于教師個人參訓成績突出的,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四是制定研訓成果獎勵制度。舉全片之力重點獎勵成績突出學校的研訓室主任和教師,確保財力薄弱的學校兌現獎勵的承諾,以免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三、落實經費,保障工作有效運轉
開展聯片研訓工作,落實經費是關鍵。三年來,我們的工作經費有保障,能落實,確保了聯片研訓工作的有效運轉。
一是用好下撥經費。把縣教育局每年下撥給片區的1萬元研訓經費分成兩塊,40%作為研訓工作經費,60%作為年底研訓工作獎勵經費。
二是開展“聯片研訓”接力棒活動。片區學校輪流承辦聯片研訓活動,每次活動的承辦學校負責參加當次研訓活動教師的生活和住宿安排。
三是統籌獎勵經費。每次活動,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均按照參訓教師的人數,統籌部分經費,作為當次活動的獎金。
四是校內獎勵。按照研訓活動內容進行片區內評比,對于表現優秀的教師,學校給予適當的獎勵。
五是集中獎勵。對當年度研訓成績突出的教師,片區集中獎勵。
四、優化資源,積極探索研訓模式
根據農村山區學校教師的基本情況,從教師的基本素質、新課程理念、課堂教學策略等實際情況出發,組合成幾種穩定、有效的研訓模式,以求達到研訓工作目標。
一是研訓與思想教育相結合。農村小學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的機會較少,部分教師年齡偏大,接受新課程理念的積極性不高,工作中我們積極組織一系列活動,如說課、上課、評課、理論探討、同課異構,一方面積極引導教師學習新鮮事物,接受新知識,一方面不斷更新教師教育觀念,做到與時俱進。這樣做到教育老師和開展工作相結合,增強了工作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二是學與導相結合。教師掌握新課標,發展自身能力水平,要靠專家名師的引導。農村小學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規范的教學行為、先進的教學理念、較高的教學技能、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的形成,更需專家名師來引導。教師的“學”,就是自覺學習新課標,掌握其要求,踐行新課標。專家、名師的“導”,就是引導、示范、指導和糾正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和疑惑。在導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境,靈活運用,先導后學、或先學后導、邊學邊導、導與學結合。
三是賽與訓相結合。“賽”是指教學比武、教學質量檢測、說課比賽等競賽活動。它是聯片研訓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直接反映研訓成果的一個重要檢測方式和手段。這是在“訓”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訓是過程,賽是結果,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發揮教師在“聯片研訓”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實效性和積極性,做到訓(學習)以至用,全面推廣。
四是總結與提高相結合。有人曾說:一個人要把握好三天,即回顧昨天、研究今天、想想明天。我們在開展聯片研訓工作的過程中,片區要求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個人,要把握好“三年”,即:認真總結去年的工作,仔細研究今年的工作,認真謀劃明年的工作。使該項工作形成一個系統,做到組織上不間隙,內容上不脫節,實現年年有提高,校校有發展,人人有進步。
五、成效明顯,學校教師共同成長
通過三年聯片研訓活動的開展,陳家河小學片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逐步增強,實現了學校與教師共同成長的目標。
一是教學質量明顯提升。2006年,在全縣小學六年級學生畢業檢測中,片區內陳家河鎮賀龍希望小學數學單科進入全縣前十強,獲得全縣第七名的好成績。2007年,在全縣小學六年級學生畢業檢測中,片區內有四所學校綜合評價進入全縣前十強,其中河口小學全縣第二名,巖屋口小學全縣第五名,陳家河賀龍希望小學全縣第九名,涼水口小學全縣第十名;上河溪、兩河口、廖家村、蹇家坡等四個鄉鎮的學校在語文、數學等學科單項排名進入全縣前十名。2008年,片區內仍有陳家河賀龍希望小學、巖屋口小學、河口小學三所完小保持在全縣前十強,其中巖屋口小學數學全縣第二名,陳家河賀龍希望小學語文全縣第四名。這些成績的取得,部分得益于聯片研訓工作的開展。
二是教師業務素質得到提高。開展聯片研訓三年來,教師的業務素質明顯提高,一批年輕教師脫穎而出,成為教學骨干。全縣小學新課程語文、數學、科學“三優”聯評活動中,獲一等獎5人次、二等獎17人次,其中上河溪小學的楊潔老師兩次奪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第一名,陳家河賀龍希望小學的張玉明、鄭小玲老師分別奪得小學數學教學比武第一名,河口小學的鄧佳明獲小學科學教學比武第一名,打破了過去教學比武冠軍一直落戶縣一小、二小的慣例。2007年全縣名優教師評選,片區內共有9名教師被評為縣級名優教師。
三年來,我們積極開展“聯片研訓”活動,片區內各學校的辦學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師不斷地成長。三年的實踐證明,“聯片研訓”是農村小學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的有效途經。
(責任編輯:陶佑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