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滿生
18世紀,英國著名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經濟學巨著《國富論》中就對生產的專業化進行了十分詳細的分析,并舉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一個制針手工場由于實行了生產專業化分工,生產率提高四千八百倍。教師成為一種專門職業,它的發展也經歷了從經驗化、隨意化到專業化的漫長過程,它是社會進步、生產發展、職業分化的自然和必然結果。它也是提高教師素質、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的必然選擇。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文中就提出,加快教師專業化的進程是提高教師質量的成功策略,80年代以后,教師專業化逐漸成為世界性潮流,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要像醫生、律師一樣具有專業不可替代性。然而,在我國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對“專業”、“專業人員”的研究不夠重視,對教師工作的專業性認識不足。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國中小學教師的供給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教師在數量上都難以滿足需要,所以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無法強調,教師培養和培訓的專業化意識也不強,專業化效能無法顯現。因而社會上不少人,包括教育系統內部的一些人也認為中小學教師所教的知識較淺,沒有很高的學術性,談不上專業性,似乎誰都可以做中小學教師。直到1994年1月開始實施的《教育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這才在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從法律上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明確界定了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人員屬于專業技術人員。
那么什么是教師專業化呢?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獲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名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教師專業化水平還不高,人們對教師專業化認識還不夠,教師專業化尚處于初級階段。進入21世紀,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加快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勢在必行。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教師,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探索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途徑。而目前岳陽縣在中小學校布局調整中,探索出的“片完初聯校”管理模式,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岳陽縣“片完初聯校”管理模式,簡而言之就是“三統四合”,“三統”即:人事統一調配,教學統一管理,財務統一收支;“四合”即:整體上合家,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管理上合拍。其核心是教學統一管理:校本部與教學點,按教學計劃、新課程改革要求,統一編制學校教學計劃,統一編排課表,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質量考查和評估。教學點上的計算機、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統一調配走教教師,并堅持按課表走教,保證送教到點、執教到班、輔導到人。
這種教學管理模式解決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專業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幾個問題:
一是解決了教師教學不專科的問題。以前農村中小學,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教學點上的教師,由于學校生源少,班額不足,教師包班是普遍現象,一位教師往往要教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思品等幾門甚至十幾門課程。俗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名篇《師說》中也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一位教師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邊遠學校和一些規模較小的學校,很難按國家教學計劃開齊開足所有課程,更談不上教育質量方面的要求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有時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此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策略在這些地方無法全面落實。而“片完初聯校”管理模式,要求短缺學科教師走教,對教學科目進行了適度的集中,大大減少了大部分教師所教課程的數量,使大部分教師開始較穩定地從事專門一科的教學工作,從而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搭建了一個平臺,使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成為可能。
二是解決了教師專業素養難于提高的問題。以前由于教師要教幾門課程,小學教師幾乎沒有專業,因而難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業余自學時不知自己要加強哪方面的學習,培訓部門更不知哪些教師需要培訓,需要培訓一些什么樣的知識、技能。于是在小學教師中較為普遍地出現了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現象。甚至還出現一些小學教師不是為了更好地搞好教學而繼續學習,而是為了評優、晉級而學習的現象。“名師出高徒”,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教育,也就不可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這是人們一條不言而喻的共識。“片完初聯校”管理模式的實施,使得教師教學專科化,教師發展專業化,也為培訓部門有針對性地對教師專業進修、培訓提供條件,從而使有限的師訓經費能夠發揮出最大效益。
三是解決了教師教學效益無法達到最大化的問題。按市場經濟的理論,生產不能達到最大化,就一定存在資源的浪費和社會福利的損失。同樣,教師在教學方面不能達到教學效益最大化,也就一定存在教學資源的浪費和教學效益的損失。以前,由于教師要教幾門課,教師在某一專業方面的特長無法充分發揮,比如說有一位教師在計算機專業方面有較高水平,由于他只教一個班的幾個學生,因而也就只有幾個學生能享受這位教師高水平的計算機教學。現在由于這位教師進行走教,因而能夠享受這位教師高水平的計算機教學的就可能是幾十位學生、幾百位學生,甚至是全鎮學生。這樣這位教師的教學潛能就得到充分的發掘,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教學效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四是解決了教師教學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認為生產專業化之所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由于生產專業化提高了工人熟練程度,減少了從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所損失的時間,可以使工人比較容易改進工具和發明機器。以前,由于教師所教科目多,教師備課疲于應付,花費在這些科目上的備課時間太多,沒有太多的時間在某一科目上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也就談不上在教學上進行創新。而實行“片完初聯校”管理模式,教師教學專科化后,只教一、兩門課程,很容易熟悉教材和課程標準,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熟悉某一科目的教學后,才能擠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才有可能對這一科目的教學工作進行改進和創新。我們很難想象一個連教學都不熟悉的教師,能夠進行教育教學方面的創新性工作。
總之,岳陽縣的“片完初聯校”管理模式的實施,為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但并不是說,這種模式一建立推廣,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就會自然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還得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教師本人共同努力,加強培訓,加強學習,深入思考。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思考新問題,日積月累,教師的專業水平、專業素養才會得到顯著提高。
(責任編輯:胡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