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克進 向延華 肖 勇 黃庭鍵 鐘秋生
聯片研訓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指導與調控下按照一定的原則和程序把鄰近的幾所學校組織起來共同開展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聯片研訓是一種區域性的校際間聯動式的教師研訓活動,是校本研訓的一種拓展形式,對解決農村中小學校本研訓中存在的研訓資源缺乏、研訓活力不夠、研訓動力不足、研訓能力不強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聯片研訓因其為“片”內所有教師提供了均等的“校外研修”機會、切入實際的研訓活動、靈活的組織運行、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等顯明特點而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成為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共同成長的一個重要平臺,在實踐中顯示出了很大的效益。
在聯片研訓組織中,基地校是活動的中心地點,是研訓活動的承辦單位,可以固定在片內某一所學校,也可以實行流動制,由片內各學校輪流承辦。聯片研訓組織的主要職能是:負責該片教師研訓計劃的制定、組織協調、活動開展以及評價等項工作,整合該片內各學校的研訓資源,針對研訓工作方案組織相關教師進行研訓工作,使該片內各學校的研訓活動相互支持和相互協調。
在聯片研訓活動中要充分考慮進行聯片的各個學校的地域位置、學科特點及教學年級等因素的相同或相近性;要充分發揮各個學校的各種優勢、使其互為利用從而達到互為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要完全徹底地貫徹聯片研訓的指導思想,執行聯片的各項制度,把聯片研訓的各項計劃、方案抓落實,實現聯片研訓的目標。聯片研訓的目的指向和內容安排要圍繞著“片”內各個學校的實際需要而展開,既要關注教育教學的發展水平又要從當地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以“實效”為重要取向。
開展聯片研訓一般要經過下列幾個程序。
一、建立聯片研訓組織
可分為三個階段:
1.縣教育局制定《關于XXX縣開展中小學教師聯片研訓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可以是《工作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到各個學校
在《指導意見》中,明確全縣聯片研訓的指導思想、聯片的意義及基本思路,明確領導小組與工作小組的成員名單及相關職責,確定各聯片責任人及其職責。為了加強聯片研訓的工作力度,各個“片”上都安排一名局黨委成員或相關股室的負責人為該片研訓工作聯系人。
2.聯片研訓工作會議
聯片研訓工作會議是指在聯片組織責任人的召集下由片內各個學校校長參加的聯合會議。會議上,要依據教育局下發的《指導意見》精神制定一個落實本片研訓工作的具體工作方案及相關的組織制度,如基地校的確定方法、經費的運行方式、研訓的基本模式等。
3.片內學科聯合研訓小組聯系會議
聯片研訓一般是分學科進行的,需要召開學科聯合聯系會議。可由兩種形式進行:一是由基地校將片內各學校的學科負責人召集起來共同討論具體的研訓內容和方式,擬出詳盡的工作方案,確定大學科組組長。二是由基地校提出一個研訓工作方案,然后通過電話或網絡與片內各學校聯系,確定研訓的具體方案,最后通知到片內各學校中去。
二、建立健全聯片研訓制度
聯片研訓組織制度可分為三層:一層是縣級研訓管理制度,如《XXX縣關于推行中小學聯片研訓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在《意見》中明確規定校長是聯片研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是聯片研訓制度的構建者和執行者。二層為聯片研訓組織制度,如《XXX縣XXX片研訓工作制度》《學科聯合研討制度》。三是片內各學校的教師研訓制度。這是教師研訓工作最基礎的制度,如《教師業務學習制度》、《公開課制度》等。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運行機制
聯片研訓的運行機制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來自于縣教育局關于聯片研訓的督查機制,如領導聯系機制、年終考核評價等;一部分是由聯片組織確定的研訓活動的具體方式。教育局的引導一般是從四個方面進行的:一是以文件的形式下發一些關于聯片研訓的指導意見、工作方案、評價細則等;二是通過選派局機關相關領導人與各片建立一對一的工作聯系,對聯片研訓工作實行實地督查;三是將縣級師訓機構的教師、教研員劃分到各個聯片組織之中,走進課堂,與基層教師展開面對面的指導工作;四是為聯片研訓組織提供盡可能的資源支持,如電教設備、人力資源信息等。
常見的聯片研訓的基本內容及形式有以下幾種。
1.導向或釋疑講座(“專家”現場指導)
聯片研訓作為一級教師研訓組織機構,組織活動的方向必須與時政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時作為一個較為專門的業務機構,對參與活動的教師負有不可推卸的導向、糾錯、釋疑、解惑、增知、傳技等責任。因而,聯片研訓活動中的“名家”講座與臨場指導是很重要的。講座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導向性的或是形勢發展報告;一是針對具體的學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的專題講座,這種講座需要聘請上一級業務機關或他校中的“名師”“專家”來主持。
2.專題論文研討
專題論文是指聯片研訓的組織者在進行研訓活動的策劃時就某一個教育教學問題為將要參與活動的教師布置的研討文章。專題論文的布置有利于提高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進一步明確參與研訓活動的目的,提高研訓活動的效益。專題論文一般為命題文章,題目要有針對性,要來自于片內學校的實際。在進行命題時,組織者要充分了解片內各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找出普遍性的問題,要認真選好題,題目切忌大而空,超出片內學校的實際。
3.課堂示例
聯片研訓的課堂示例可分為即時生成案例和儲備案例兩種。儲備案例的來源有兩個:一是文獻或錄制的課例,如教學光盤等;二是經某級組織精心設計、彩排過的現場做課。儲備案例經常脫離聯片內各學校的實際,不是經常采用的;即時生成案例是指在聯片研訓活動中由參與活動的教師自己臨時生成的教育教學案例,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可接受性。這種案例的生成主要是在兩個時間段:一是在活動的初期階段,在參與活動的教師中抽取的某教師做的課堂教學(可稱其為研究課或探討課);第二個是在活動的后期階段,研訓活動經過一段時間后,為了檢測活動的效果和進一步提高活動的質量,在參加活動的教師中隨機抽取一個或部分教師臨場進行的課堂教學(可稱為達標課、提高課、匯報課等)。
4.反思與討論
在聯片研訓活動中,反思與討論是貫穿始終的,但主要是對案例的反思與討論。一般情況下,研訓活動組織者要對這時的反思給予一定范圍的命題以提高其針對性,如在某堂研究課之后,由學科組的負責人或聯片活動的組織者提出幾個針對性問題讓參加活動的教師進行思考。討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一言堂或幾家之言的,有頭腦風暴式的。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討論,研訓組織者都要為討論創造一個寬松的“學術”環境,能讓教師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
5.課堂檢測(提高課、達標課、匯報課)
課堂檢測的目的主要是對參與研訓活動的教師通過研訓活動后的一個效果檢測,是參與活動的教師對其所學、所悟的一次實踐,是一次鞏固性練習。檢測課堂的產生有以下三種形式:一種是在小組討論、交流后集體推薦某一個教師,由這個教師把全小組教師的共同思想或收獲通過“提高課”的形式給大家作一個匯報;第二種是在小組內隨機抽取一位教師給大家上一堂匯報課,以展示他本人在這次研訓活動中的收獲及其提高的程度;第三種方式是由在活動初期上研究課的教師再上一堂課,以反映他個人通過這次研訓活動后的改進或進步的程度。提高課內容的設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研訓組織指定的,一種是在活動中對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中隨機抽取的。
6.總結提高
這是聯片研訓一次活動后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參與活動的教師在活動中提質的又一次機會。聯片研訓活動的總結會議,一般要安排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由聯片組織聘請或邀請的相關領導、“專家”“名師”對研訓活動中的典型事例再做一次深入淺出的分析與總結,尤其是對“提高課”的講評要到位,給整個研訓活動一個“點睛”的作用;二是由聯片研訓組織者對本次活動做出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對活動中的積極分子要給予表揚,對優秀作文、課堂教學要給予評獎及獎勵,說明下一次研訓活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基本內容等。
(責任編輯:陶佑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