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澤 沈 娟
1、2、新疆昌吉學院物理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831100
摘要:本文主要討論了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物理學史與物理知識、學生學習過程以及教師自身素質三方面,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物理課堂;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9)3(S)-0006-2お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非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然而有一部分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多注重知識的傳授、解題的訓練,而忽視了物理知識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影響,忽視了利用物理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忽視了物理教師自身對其積極的影響。
所謂人文素質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動中形成的文化修養和品位,涉及到人如何處理與自然、社會以及他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等社會屬性,通過人的觀念意識、品質情操、心理性格、價值取向和文化修養等表現出來。人文素質的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即是培養人文精神的教育[1]。
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傳輸反饋過程,也是師生的人文素質相互影響的過程,二者是相互
促進的。實踐證明,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健全人格的發展都有積極影響。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注重物理史及物理知識中人文因素的挖掘
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生動地講述物理學家建構物理理論的過程,再現物理學家攻克物理難題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科學的熱情。
如在講動力學時,可以向學生介紹“近代科學之父”、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因為勇敢地宣傳哥白尼的學說,受到了教會迫害的史實。雖被教會認為違反了“1616年禁令”并判處終身監禁,但在監禁中他仍然堅持科學著述,終寫成了《關于兩門新科學的對話與數學證明對話集》,其中“兩門新科學”是指動力學和材料力學,并托友人將書稿秘密攜出國境,于1638年在荷蘭出版。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伽利略對人類思想解放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近代科學的發展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2]。
其次,物理知識本身也影響著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形成。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和物質的基本結構的科學[3],而自然世界中蘊含著許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辯證規律。如講作用與反作用、壓力與支持力、合成與分解、吸熱與放熱、正電與負電、電子與空穴的產生與復合、裂變和聚變及波粒二象性等知識時,可以向學生揭示物質的對立統一規律。又如物體溫度的量變會引起物態的質變;透鏡成像中,物距的量變會引起像的質變;原子核內部正電荷的量變會引起物質種類的的質變等,利用這些內容可以滲透有關量變、質變規律的教育。通過對光的本性認識,可以使學生了解其特殊的認識過程,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揭示否定之否定規律。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其它形式的思想教育很難取代的。教師應盡量挖掘教材中影響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因素,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將“授業”與“傳道”相互融合。這樣,學生不僅牢固地掌握了物理知識,而且會用辯證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及其規律。
2 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人文因素的挖掘
第一,在課堂練習中,有些學生缺乏意志力和自信心,獨立思考能力較差。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啟發式教學。例如,對于學生所提的問題,教師最好不要立即回答,應先讓學生自己嘗試回答,教師再進行引導。
這樣,教師們一定會發現,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們一說出他們的想法時,就茅塞頓開,尋找到了解題的關鍵;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對于學生的解題思路和做法,教師們一定不要輕易否定,除非學生完全弄錯了解題方向。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敢于思考并堅持自己合理主張的意識,培養他們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第二,學生在做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做對,有的學生做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學生人文素質的真實反映。如有一次做練習題,我發現了兩種典型情況,我讓兩位學生分別將其寫在黑板上。我在肯定了A同學做對了后,小結了這種題的一般解法,然后問學生:除了知識的因素以外,為什么A同學做對了而B同學做錯了?學生們議論紛紛后,我進行了小結:A同學的格式正確,字跡工整,推導過程條理清楚,表現出A同學的責任心;而B同學沒有格式,字跡潦草,遺漏符號,有相似錯誤的同學,也應該多加注意、避免因小失大。這種及時的表揚和中肯的批評,對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有積極的作用。
3 注重物理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的挖掘
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煹男袨?,對學生是一個示范,那么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刻不容緩。物理教師除了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工作認真負責,扎實的物理知識以外,還應該有民主平等的意識,批判求實的精神,敢于探索和創新的態度。教師的學識和人格力量會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認識人的價值,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環境,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人文素質的教育,只把握以上三點是不夠的,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澤民.充分發揮基礎物理教學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的作用.大學物理,1995,(9)
[2]李艷平,申先甲.物理學史教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91)
[3]閻金鐸.物理教學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欄目編輯趙保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