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忠文
做好地方人代會簡報工作的思考
在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過程中,人代會簡報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實踐中,通過進一步改進簡報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完善簡報工作的制度措施,充分發揮簡報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代會的會議質量和激發人大代表的履職熱情。
在人民代表大會期間,編發會議簡報是縣級以上多數地方人大的普遍做法,是一項延續多年的工作。但在近年來,這項工作逐漸受到人們的質疑,人大代表對簡報也關注較少,有的地方人大甚至因此而取消了這項工作。結合多年從事人代會簡報工作的體會,筆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認真反思,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改進工作的辦法和措施。
一、地方人代會簡報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某市人代會期間,筆者調查發現,人大代表近幾年來對簡報都不太關注,代表們獲取大會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報紙、電視、網絡,大會秘書處編發的會議簡報多數無人看,簡報作用難以發揮。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固然有代表喜愛圖文并茂的媒體宣傳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簡報工作自身存在一定問題。
(一)簡報定位不準。編發人代會簡報的初衷是因為代表人數多,采取分組審議的形式不便于代表對整個大會討論情況的了解,所以通過編發簡報以交流情況、簡錄會情、集思廣益和促進審議。但是,隨著近年來人代會的公開性、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新聞媒體的廣泛參與,簡報的這些職能作用已經部分被媒體取代了,代表們從媒體獲取信息會更加方便快捷。因此,簡報如果還以“交流情況、簡錄會情”這樣的職能定位,就不能適應形勢需要,在代表中肯定會失去“市場”,自然也發揮不了作用。
(二)簡報編寫質量不高。通觀近幾年某市人代會簡報,在編寫上存在一些帶共性的問題,影響簡報質量。一是表功較多。簡報在反映代表審議發言時一般都是先用較長篇幅贊揚報告和肯定工作,然后再輕描淡寫地提幾點建議意見。二是突出領導。領導的審議發言在簡報內容上占有很大比例,有的簡報甚至成了領導對某地區、某部門的工作部署講話稿。三是文字較長。每期簡報一般都有2000至3000字,如果近百期簡報匯總起來,就有幾十萬字,代表誰也看不過來。四是意見“搭車”。有的代表團為讓本團所有代表都能在簡報上“露臉”,就在發言代表的名字后面添上沒發言代表的名字,給人造成代表積極審議的假象。五是提前準備。個別代表團為使本團簡報排序靠前,在代表沒有審議報告時就把簡報提前編好,這樣的簡報代表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三)簡報時效性不強。與新聞媒體相比,簡報最主要的缺陷就是時效性不強。簡報編發一般要經過多道關口,如代表審核、團長審簽、簡報組編輯等。這些關口可以說每個都不能少,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環節,才使得簡報失去了時效性。一般一期簡報編發出來最快也要一天以上,但新聞幾個小時后就能見報,有的甚至是現場直播,所以簡報傳遞的有些信息代表早已知道。更為突出的問題是,每次人代會最后幾期簡報發到代表手中時,都快要散會了,代表們根本就沒有心思看簡報,都當做廢紙扔了。
(四)簡報數量太多。省級人大的人代會簡報,一般都在100期左右。面對這么多簡報,不僅是領導沒有時間看,就是普通代表也不可能看完。很多情況下,代表們就只瀏覽一下前幾期簡報或者本團簡報的內容。到簡報大量印發時,代表基本都不看簡報了,因為他們覺得反正也看不完。這樣,就形成了大量簡報無人看,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現象。
(五)代表對簡報重視不夠。簡報由于自身定位于代表周知的作用,所以領導和代表對簡報都不太重視。作為代表團團長,關心的是本團簡報是否排在前幾期,本團一共印發了多少期簡報,至于簡報的內容,則關心較少。作為普通代表,關心最多的是本人名字是否上了簡報,至于提沒提有價值的建議意見則放在其次,因為在簡報上登載的建議意見,根本就沒有多大用處。因此,無論是領導型代表,還是普通型代表,對簡報都不太重視。
(六)缺乏發揮簡報作用的制度支撐。多年以來,編發人代會簡報都是一種上行下效的習慣做法,沒有相關的制度支撐。目前,僅在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中對此作了簡單規定,如某市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規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大會秘書處可以將代表在各種會議上的發言整理成簡報印發會議。”這項規定對簡報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和起到一個什么作用,都沒有進行明確。由此可見,制發人代會簡報的依據這樣簡單無力,就難免導致簡報作用發揮不出來。
二、改進地方人代會簡報工作的辦法和措施
在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過程中,人代會簡報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實踐中,通過進一步改進簡報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完善簡報工作的制度措施,充分發揮簡報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代會的會議質量和激發人大代表的履職熱情。
(一)深化對人代會簡報重要性的認識。人代會簡報對代表的審議發言進行了比較真實、客觀、全面的反映,是記錄代表審議各項工作報告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我們要引導與會人員進一步深化對人代會簡報重要性的認識。實踐中,應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認識簡報的重要性。第一,簡報是代表執行職務的重要載體,代表在人代會期間對報告的審議意見,多數只能通過簡報這種形式反映出來,簡報成了反映代表審議發言的主要工具。第二,簡報是領導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基層代表的審議發言,帶來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意見,這些意見通過簡報的記載,正好為領導了解社情民意創造了條件。第三,簡報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途徑,高層領導的審議發言,有的是對報告內容的進一步闡釋解讀,有的是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本地貫徹的規劃設想,這實際上是一種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好形式。第四,簡報是對各項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從理論上講,代表對各項工作報告的審議發言,就是代表對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其執行效力應高于同級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一府兩院”必須研究處理。
(二)準確定位人代會簡報的作用。對人代會簡報要進行新的準確定位,首先必須分析人代會簡報的法律地位和它自身具有的獨特優勢。一是法律地位,正如前文所分析,人代會簡報記載的代表審議發言的執行效力應高于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這就是它的法律地位。二是簡報自身具有的獨特優勢,與新聞媒體相比,人代會簡報具有內部性、全面性、效力性等優勢。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對人代會簡報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定位:一是內部情況交流;二是會議綜合資料;三是準人代會審議意見。按照這三個定位,簡報優勢和作用就凸顯出來了。作為內部情況交流,那就要求簡報要多反映媒體對外不宜載播的內容,如對政府工作的尖銳意見和影響社會穩定的負面問題等,并且反映情況、傳遞信息要快;作為會議綜合資料,那就要求簡報要對代表審議發言盡量做到客觀全面準確反映,不能為了簡報排序和代表“掛名”而夾帶虛假內容;作為準審議意見,那就要求簡報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多反映代表審議報告時的真知灼見和具體要求。
(三)提高人代會簡報的編寫質量。提高人代會簡報編寫質量是做好人代會簡報工作的核心,具體工作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加強。一是文字要精簡。所謂簡報就是要“簡”,如果簡報不簡那就不能稱之為簡報,現在簡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簡。因此,必須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每期簡報的文字原則上控制在2000字以內。要實現這個目標其實并不難,只要做到幾不寫就行,如領導講話式發言不寫、代表表態性發言不寫、與議題無關的發言不寫、大而空的發言不寫,這樣文字就可大大壓縮。二是內容要求實。要圍繞會議議題,重點反映代表對人大及“一府兩院”工作存在問題的揭示和剖析,對改進工作提出的實質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反映代表意見要原汁原味”,盡量減少編寫痕跡。三是數量要下降。原則上每個代表團只能編發兩期簡報,若有特殊情況,可用快報處理。四是把關要嚴格。簡報組對代表團交來的簡報要嚴格審核把關,對那些爭“先”不爭“優”、求“量”不求“質”,甚至弄虛作假的簡報,要堅決拒稿、壓稿、退稿。為提高簡報質量,簡報組還可派出駐團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編寫簡報。
(四)建立完善人代會簡報工作的相關制度。要充分發揮簡報的作用,必須要有相應的制度作保障。在制度建設上,可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是專門制定人代會簡報工作制度,其二是在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中作出規定,不論采用哪種方法,對以下幾項工作必須予以明確。一是人代會簡報的性質、地位、作用。如果這些內容不予以明確,那么簡報工作就會失去存在的根基,也不可能發揮作用,與其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還不如不做這項工作。二是人代會簡報的工作流程。除了對簡報編發流程進行一般性規定外,重點要對簡報成果的運用作出規定。要明確要求人大和“一府兩院”對簡報中反映出來的代表意見,全面收集整理,梳理成條,交由相關部門研究辦理。三是對辦理結果的處理程序。人大常委會和“一府兩院”對建議意見的辦理結果,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向代表通報,并向下一次人代會書面報告。如有必要,還可在人代會上進行滿意度測評,如果代表對辦理結果不滿意,則應繼續辦理。
(作者系重慶市奉節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